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海南日报资讯:今年上半年,三亚的鱼苗出口创汇已达1000万美元。三亚边检站率先在全国边检系统推出鱼苗出口“驻企办检”活动,开辟了鱼苗出口“绿色通道”,极大地提高了当地鱼苗的成活率和经济效益。这是海南日报记者今天从三亚市有关部门获悉的。
每年3月至5月,三亚都会有大批鱼苗通过海运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地,是三亚外贸的主要产品之一。但由于鱼苗是季节性极强的出口水产品,受水温等因素影响较大,损失一条鱼苗货主就得赔上十几元,鱼苗船多停留1天货主就得赔上8万元。鱼苗装卸办理手续较为复杂,所以鱼苗装船过程中的每分每秒都揪着货主的心。
为了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三亚边检站把通关时间和效率作为加强和改进鱼苗出口工作的突破口,在征求业主货主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结合鱼苗出口特点,开展了“检查员驻企办检”活动。在鱼苗出口季节,派检查员在海上渔排装卸点设立勤务室,现场为鱼苗船办理入出境边防检查手续、现场为登轮作业人员办理登轮证件和渔排搭靠证件、现场为船方货主协调内外关系,把服务前移,遇到问题立即解决,遇到困难立即协调,平均每艘鱼苗船的通关时间缩短了2个多小时。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