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上虞日报讯:王建龙从小就很有个性。那时父亲是乡镇企业厂长,也满心希望他能进厂,干个安稳活。在当时,这样的饭碗,很多人都梦寐以求,但他却不愿意这样做,喜欢与伙伴们去海涂捉鱼虾、挖泥螺,然后拿到集市上去卖,一天就能赚十来元。那时他还只有16岁,但已经开始寻找自己的人生坐标。
每年秋季,他还与村里人一起去上海崇明岛捕捞白玉蟹,回来自己腌制加工,卖到市场上去。一年他就能赚到3000元到4000元。
“水产行业虽然很苦,捕鱼、捉蟹,都是风里去浪里来,在海涂滩地上,有时还免不了满身污泥,但总有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动着我,这不仅是对海涂的热爱,更多也是水产业,是条不错的致富路,让我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王建龙说起自己执着干水产的原因时这样说。
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小青年,王建龙自己闯荡,做个体户,在村民眼里是个出挑的青年。他头脑活络,胆子大。1985年,听说捕鳗苗有钱赚,一支鳗苗就卖八毛钱,22岁的他与同村人便出海捕鳗苗。这样捕了两年后,他用自己的积蓄,花资1万多元,独自买下了一条船,在江苏等地捕鳗苗、白玉蟹等。
1990年,他开始做水产批发,在百官、崧厦等地市场设摊位,但生意还是平平,直至1993年,他经营批发白果鱼,异常好销,每天利润在3000元左右,就这样,他做了三四个月,就赚到了近40万元,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