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新闻网资讯:深秋,正是海产丰收的季节。踏上珠海众多的小岛,惊喜连连,收获多多。青口、扇贝、东风螺、“巴非哈”,还有鲍鱼、白蚝……海岛上,一串串叫不上名字的特色海产比任何时候更加鲜美、肥硕。
近年来,万山区发挥海洋海岛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科技兴海”战略,在发展海岛旅游、仓储物流业、海洋科技的同时,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深海养殖新路子,形成特色海产养殖新品牌。
特色海产养殖走出一条新路
万山镇副镇长王胜介绍,近年来,万山镇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大万山岛的海胆、苦螺、狗爪螺、花甲等特色海产资源得到合理开发,生态环境得以保护,渔民收入增加。
万山村村支书殷金好告诉记者,过去全镇只有两个比较好的养殖场,即万山湾和东澳湾。发展海洋养殖业二十多年来,这里的环境和海洋资源改变很大,海水受不同程度污染,养殖条件越来越差,发展空间不大。近年在海水养殖专家指导下,渔民发展科技含量更高贝类筏式养殖、底播增殖,提高抗击风浪的能力,收益增加,渔民从中尝到了甜头。
王胜介绍,海水养殖科技含量不断提高。过去石斑类的种苗需要长期依赖进口,成活率低。现在,养殖技术提高,石斑鱼的孵化及标粗在东澳新兴养殖场和竹洲海基养殖基地试验成功,解决了困惑渔民多年的难题。渔民老伯温天送对此感同身受。他说,经过标粗后的石斑鱼苗生长迅速,好养活,养殖效率与效益大大提高。不少养殖户发展海水养殖的同时,还专事石斑鱼苗标粗业务,收益不菲。
贝类养殖也是近年新尝试。万山投入近500万元,建成果塘湾青口养殖基地,竹洲岛鲍鱼孵化养殖基地,东澳白蚝养殖基地,花甲底播增养殖基地等试验养殖场所,开展多种特色海产养殖试验,丰富了海岛特色养殖品种。其中“巴非哈”的产量占到省内最大海产市场黄沙市场20%。墨西哥湾扇贝的养殖技术逐渐成熟,不断推广,东风螺的养殖试验取得阶段性成功。
龙须菜成为名副其实“发财菜”
记者了解到,天然海藻的价值越来越得到人们认可。龙须菜,这种温带红藻,在万山海域迅速推广。记者在大万山见到,大多数渔民都尝试养殖或多或少的龙须 “发财菜”。渔民黄添福等告诉记者,龙须菜在海岛上售价20元/公斤,各食肆、大排档都有出售。据说可养颜瘦身、降血压血脂,游客很喜欢。一些渔民正尝试大规模养殖,为生产商供货。专家预测,每亩年利润超过5000元。黄伯说,渔民又多了条致富路。
据悉,日前万山区与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兴业公司签订了“院、地、企三方合作协议,首期投资3000万元,共同建设桂山海域养殖基地项目;兴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也大力推进海藻增养殖及其深加工利用”项目,注册资本3000万元的“珠海兴业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围绕海藻高值化利用共建产业孵化基地,推进 “万山海洋森林再生计划”。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