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2004-6-16)今天上午9时多,市海洋与渔业局及有关部门在汕头港妈屿海域开展一年一次的人工增殖放流活动,10万尾真鲷、花尾胡椒鲷欢快游入海中(右图,王海鹏摄)。市政协副主席余健明、市政府副秘书长姚英杰及市人大环资委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上午的活动。
根据省海洋与渔业局的部署,我市海洋与渔业部门从本月初实施伏季休渔之后,已在各区、县相继举行高食物链级的渔业品种人工增殖放流活动,至目前南澳县已放流平鲷、黑鲷、黄姑鱼600万尾,澄海区放流斑节对虾苗50万尾,潮阳区、潮南区放流长毛墨吉对虾苗各500万尾和300万尾,预计至休渔期结束后将有部分鱼虾可获收成。
相关链接增殖放流好处多
由于长期的过度捕捞及污染日益严重,汕头渔业资源日趋枯竭,名优品种生物数量显著减少,低值小杂鱼等低食物链级生物大量增加,增殖放流高食物链级的渔业品种能充分利用低食物链级的生物作为索饵生长和育肥、繁衍的物质基础,维护渔业水域的生态平衡。
以前我市西施舌、红肉、蓝蛤等数量极少,经人工增殖后,目前这些品种已成为我市濠江区的贝类拳头产品,生态效益十分显著,渔民也从中获益。据悉,全市统一人工增殖放流活动至今已连办4年,对培养和提高市民保护海洋资源意识有着特别的意义。
采集:姜玲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