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水母网资讯:
艰难的
“弃舟登陆”
2000年左右,在“捕捞网眼越来越小,鱼也越来越少”的近海捕捞恶性循环中,渔船开始进入大批报废,而这,只是近万名渔民转产转业的序曲。
“这一阶段,我市对虾、小黄鱼、带鱼、鲅鱼等已形不成渔汛,特别是鲅鱼不及上世纪90年代平均年产量的50%!”市海洋经济推进委员会副主任杨少军说。
而与此同时,在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生效的背景下,有1548艘捕捞渔船从靠近日、韩一侧的传统渔区撤出,这些渔船挤压在近海作业,然而,多年的疯狂撒网,让渔民只能“网获” 苦涩:我市近70%的捕捞渔船处于勉强保本和亏损状态。
相关研究者告诉记者,那时尽管“转产转业”已是大势,但一些渔民仍心有不甘。他们将出海作业的双拖船改为成本较低的单拖船,并增加养活鱼的水箱暂养鱼货,可收入仍没有太大提高。
到2003年时,苦撑许久的传统捕捞渔船纷纷报废,由此促使传统捕捞业退出历史舞台的大幕:当年年初,我市143艘渔船陆续报废,763名渔民告别昔日赖以谋生的渔船。此后一年间,在我市近9000艘捕捞渔船中,占到70%以上的中小马力渔船也加入报废行列,全市近万名从事传统捕捞作业的渔民弃舟登岸。
陆地渔业
开始风生水起
2000年过后的几年间,大量“弃舟登岸” 的渔民开始转产“陆地渔业”,有的搞起滩涂养殖和人工大棚养殖,有模有样地开始工厂化养鱼,还有一部分选择适宜在当地海域进行放流增殖的品种,在岸上建立人工育苗、保苗基地,由政府投资购买苗种放流,发展增殖渔业,这一变化,让不少“新渔民”获得比此前更多的财富。
依靠高科技的工厂化培育鱼苗获得成功,莱州明波水产便是一例。2003年起,该企业每年向辽宁、江苏等省市供应各类名贵鱼苗1000多万尾,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
“一公斤名贵鱼可以卖到三百六!”莱州明波水产高级工程师李波说,以半滑舌鳎为例,每公斤批发价260元,市场价能卖到360元。在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等南方城市,半滑舌鳎倍受欢迎。
似乎在同一时段,烟台新渔民将目光投向了利润更高的国际市场,也开始效仿当时以养殖出口为模板的“舟山模式”。然而,就是来自浙江舟山的一起由“一管氯霉素软膏”引发的市场风波,让这个酝酿中的出口梦戛然而止。
出口梦
被捂死在“药瓶子”
时间闪回至2001年初,奥地利有消费者在食用当地“家乐福”超市出售的冻虾仁后引起过敏反应。结果发现由德国一公司生产的部分虾仁产品中含有违禁物质氯霉素。后来检查发现,这批惹祸的冻虾仁来自舟山。
这件事情的起因在一份情节完备的报告中有所描述:“浙江舟山群岛的养虾场,一群剥虾壳的渔家女中,有人手指被虾壳划破,面对旧伤新痕,渔家姑娘们掏出随身而带的氯霉素软膏,往手上伤处一抹。”这一抹的后果是,池里养着的虾米大量交差感染,而这批用于出口的冻虾却在大洋彼岸掀起了一场国际风波。
这件事与烟台有何关系?当时,在欧盟的一纸禁令中,我市共有22家获欧盟认证的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出口受阻。他们连同受损的其他73家国内企业,平均每家损失300万至500万美元。
据了解,因为海水污染,养殖户不得不添加一些药品来保证成活率,导致鱼类中多数有恩诺沙星、呋喃唑酮、环丙沙星、氯霉素、孔雀石绿、红霉素、结晶紫等违禁药品残留,有些残留会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巨大威胁。
“‘氯霉素软膏’似属可避免的偶然事件。但由此带来的‘必然’思考是,养殖鱼不比野生的,一旦生病吃药而最终大批次货物被禁,出口损失将十分惨重!”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说,这一事件的后续效应,对烟台乃至全国养殖水产业出口的打击是伤筋动骨的,绝大多数企业退出了出口市场。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