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时下,在江西省鄱阳县油墩街镇漳田渡村水产品交易市场,每天凌晨都有20辆满载鲜活水产的保鲜车启程前往浙江、上海、广东等地。这是该县渔业合作社今年开通网上销售信息后给该县渔民带来的实惠之一,他们去年异地销售鲜活水产260多万吨。
在鄱阳,只要提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几乎所有的农民都知道,因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已遍布所有乡镇和80%以上的村。全县90%以上的种养大户都加入了农民专业合作社,18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农业各个领域,覆盖面广,产业繁多,可充分满足农民参与的需求,10万农户由此脱贫致富。
如今,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无公害农产品28个、绿色食品77个、有机食品96个、江西省名牌产品4个、著名商标2个。
帮扶农民创业,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前几年,鄱阳县一些返乡农民工想回家创业,可又无从下手;有的创业成功,但又单兵作战,形成不了规模。县委、县政府了解情况后决定主动引导,出台相关措施,全力帮助农民创业。
该县专门组织有创业欲望的农民进行业务学习和技术培训。工商部门借助《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这一契机,广泛发送宣传资料,热情接待农民咨询,引导农民积极创办专业合作社。2007年,工商局为15名从事蔬菜种植的农民颁发了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鄱阳县牵牵蔬菜专业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两年来,该县农业局、供销社和工商局等部门派专人定期走访了解这家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情况,主动送信息,积极跟进,使这家合作社两年不到无公害蔬菜面积就发展到3000亩,每年销售各类商品蔬菜2060吨,销售额达330万元,农户最多收入达到8万多元,成为该县致富脱贫的一个典型。
“我们合作社从一台收割机发展到280多台各类品牌收割机,成员发展到122人,出省跨区作业遍及大半个中国,去年全社创收937万元,人均2万余元。”乐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章仕正感慨万千地告诉记者,合作社筹备之初和发展过程中,县有关部门从资金帮扶、市场营销和消费维权等方面给予他们精心指导,并帮助他们成立了党支部,发挥党员带头示范作用,有效促进了合作社的发展。如今,他们已是全国跨区作业优秀单位,被评为“江西省标兵农民专业合作社”。
在帮扶时,该县不停留在走访上,而是延伸载体,只要合作社提出合理要求,就给予全方位服务、全角度扶持,激发农民办社的积极性。为使经营方式多样化,该县还鼓励合作社推进“一村一品”。如今,专业合作社生产的产品有传统优势的鄱阳湖水产品、藜蒿、春不老蔬菜、三庙前冬瓜,有新开发的美国红提葡萄,有供出口的有机绿色食品等等,像春不老蔬菜、鄱湖鱼类等产品已开始进入沃尔马超市等。
用足政策,推动合作社走向金光大道
在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中,该县不断总结、探索,用足政策,强化服务,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为增强全县18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适应市场竞争力的后劲,鄱阳县还成立了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关于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全县各部门伸出援手进行帮扶。
各部门主动上门服务,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发、宣传和使用品牌的意识。在工商部门帮助指导下,新安不老菜专业合作社连续获得8个绿色产品标志认证、7个有机食品认证。尝到甜头后,他们商标战略总投入每年以5%的比例递增,并努力向国家驰名商标迈进。为帮助合作社与大中型加工龙头企业对接,县农业部门积极主动促成鄱湖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与江西煌上煌集团食品有限公司联姻,并签订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长期合作模式。通过合作,社成员户均从产业化经营中获纯利1.9万余元。
为了确保农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县有关部门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点设立了12315申诉站和消协投诉站,制作了维权投诉流程图,将维权网络延伸到每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去年8月4日,鄱阳镇城北一家合作社花费8.2万元购买了一台联合收割机,一使用就发现问题。后经工商执法人员调查,确认收割机存在质量问题,便组织双方磋商,由经销商赔偿4000元,有效维护了合作社的合法权益。两年来,县工商局共解决投诉16起,挽回经济损失9.8万元。
农民专业合作社事业方兴未艾,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任重而道远。鄱阳县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富民兴业的做法必将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