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华南地区的海水鱼养殖以普通鱼排和深水网箱为主,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在数量众多的海水鱼品种里,金鲳的养殖量增长很快。和其他鱼类相比,金鲳具有产量大、主要投喂饲料等特点。从某种程度上看,这种鱼的行情变化,可以代表华南地区海水鱼养殖的大致情况。
行情:U形走势较明显
2009年,金鲳鱼的遭遇有如坐过山车。从年初至年中时段,养殖前景似乎一片光明。入秋以后,病害大量发生,肆虐华南,引发大量死鱼,养户心灰意冷。到了11月,人们还没完全从病害中恢复过来,寒潮又突袭而至,经历连续的劫难,金鲳非死即卖,网箱、鱼塘的金鲳存有量极少,仅剩不到2成,同时造就了金鲳鱼年底高价。进入12月,金鲳鱼在寒冬中迎来价格温暖期。各地鱼价开始上涨,冰鲜金鲳收购价为12元/斤,鲜活金鲳为14元/斤。
把去年金鲳鱼几个时间段的价格做个坐标图,可以明显看出是个U形:春、冬的鱼价在顶端,夏秋的鱼价位于谷底。若对照近几年的价格情况,其实每年都大同小异,金鲳鱼的价格都是“早晚都好,中间差”。有养户曾说,会养不如会卖。想赚钱,养户真得选好投苗与出售时间。
鱼苗的价格走向与商品鱼有些类似,都是早苗与晚苗价格高,夹在中间时段的价格低。
2009年的金鲳鱼早苗,价格为0.3元/尾,当年7月的晚苗,也就是当年最后一批金鲳苗,价格为0.3-0.4元/尾。而在早晚苗之间的金鲳鱼苗价最低为0.2元/尾,高低价格相差仅为0.1元左右。这个价格是自2004年,我国成功人工孵化培育金鲳鱼苗以来的最低价。在2008年金鲳鱼苗的价格还有0.5-0.8元/条。
养殖:虫害病害连连
2009年的水产养殖业是病害、虫害肆虐的一年,金鲳也没能幸免。
台风、多变的天气造成鱼应激、鱼体体质差。恶化的养殖水环境、高密度的养殖令鱼的抗病免疫力显著下降。入秋后,水温开始降低。这些因素都有利于小瓜虫繁殖,侵害养殖鱼类。
在小瓜虫的猛烈攻击中,整个华南地区大半的金鲳鱼非死即伤。小瓜虫发威逞强后,瓣体虫又冒出来兴风作浪。然而,连续两次致命虫害,但金鲳鱼的劫难并没有结束。临近年底,弧菌病又悄然杀到。
几种病害轮番攻击后,金鲳鱼的主要养殖区域,如广西铁山港、广东湛江、阳江、潮州等地,金鲳存有量不到2成。2009年,养户又遭遇一次重创。
虽说水产养殖靠天吃饭,但目前的病害,更多的是人祸而非天灾。病菌、寄生虫并非今年才有,任何时候,这些病害都在水体中存在。因为工业、生活污染造成水环境恶化,过高的养殖密度需要大量投喂饲料,残饵粪便污染不可避免。
贸易:出口不畅 内销未通
2009年,华南金鲳主要产区的总产量约为23000多吨,其中,海南临高的产量为6000多吨,广东、广西、福建的产量为17000多吨。
目前,出口的金鲳鱼以深水网箱养殖的为主,主要销往美国、加拿大等地。深水网箱养殖金鲳鱼,以海南的量最大,其80%的产量都是用于出口。目前海南的金鲳鱼加工出口企业主要集中在海口、临高等地,数量不多。
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等国的消费能力下降,金鲳鱼出口也不能例外。2009年,加工厂的订单与上年相比,明显下降,其收购金鲳鱼积极性也大为降低。
出口不畅,金鲳鱼销售的压力转移到内销市场上来。不过,金鲳鱼的内销市场仍是以产地附近的消费为主。这种鱼从推广养殖至今,经历了约6年的时间,初期由于定位为出口产品,价格昂贵,大众接触较少;随着养殖量增加,价格逐步走低,达到大众消费水平,但其在消费者中的认知度不高,销量始终不大。外缩内紧,金鲳鱼产业的发展,还需大力推广。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