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新闻 > 国内新闻 > 养殖新闻 > 综合养殖 > 渔药新闻 > 正文

警惕鱼类诺卡氏菌病(下)

发布时间:2011/7/4 9:05:25  来源:《水产前沿》  编辑:罗诗吟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核心提示:   “诺卡氏菌分为星状诺卡氏菌(Nocardia asteroides)和鰤诺卡氏菌(N.seriolae),前者还可感染人类,而国内从患病鱼分离到的多为鰤诺卡氏菌。”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诺卡氏菌分为星状诺卡氏菌(Nocardia asteroides)和鰤诺卡氏菌(N.seriolae),前者还可感染人类,而国内从患病鱼分离到的多为鰤诺卡氏菌。”
 
    文/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徐力文
 
    诺卡氏菌(奴卡氏菌)为放线菌类微生物,革兰氏阳性,弱抗酸性,在一般培养基上生长缓慢,3-7天可形成淡黄色沙粒状菌落,形态与一般鱼类病原菌差别显著,菌体为长杆或短杆或分支状。引起鱼类病害的为星状诺卡氏菌(Nocardia asteroides)和鰤诺卡氏菌(N.seriolae),前者还可感染人类,而国内从患病鱼分离到的多为鰤鱼诺卡氏菌。
 
    鱼类诺卡氏菌病又称结节病,可在内脏各器官形成肉眼可见直径0.5-3mm的大量白色结节(肉芽肿),以脾脏和肾脏最为显著,相当比例的鱼还可在体表皮下脂肪和肌肉形成脓疮,呈现大小不一的鼓起软包,划破有白色或淡红色脓液流出,有的鱼还在鳃上形成白色棉絮状结节。

    诺卡氏菌病主要危害6个月-2龄鱼,可导致慢性死亡,或降低成鱼商品价值,一个养殖季节死亡率约10-30%,淡水鱼和海水鱼都可以被感染,就我们检测到的有卵形鲳鰺、青斑、鮸鱼、红鱼、美国红鱼、海鲈、尖吻鲈、泥鯭、加州鲈、生鱼等,国内报道的还有大黄鱼,目前实验室保存的约有20株分离自不同海区和鱼类的诺卡氏菌株,鉴定均为鰤鱼诺卡氏菌。危害严重的有目前养殖广泛的卵形鲳鰺及淡水养殖的加州鲈和生鱼,全年都可发病,在南方以秋季水温22-28℃时流行为甚。
 
    诺卡氏菌本是水体条件致病菌,无处不在,但在鱼类遭受寄生虫侵染后更易患病,如海水小瓜虫(刺激隐核虫)和单殖吸虫,可通过体表和鳃的伤口入侵,我们研究显示其还可以通过肠道感染,投喂含菌饲料,金鲳可在15天左右发病死亡。近年来该病日趋严重,应与养殖环境水质恶化和虫害猖獗有关。
 
    通过临床症状可以基本诊断该病,也可以用常见培养基分离,但该菌生长缓慢,分离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污染,最好用选择性培养基如改良罗氏琼脂。简便的诊断可用体表脓疱中脓液或内脏结节涂片,吉姆萨染色即可镜检到大量分支长杆状菌体。
 
    对诺卡氏菌病的预防应以增强鱼类体质和防范寄生虫侵害为主,秋冬季流行季节要密切注意鱼群动态,平时对体弱游边的应多解剖检查,有诺卡氏菌病症状要及时用药,就我们分离的菌株大部分对氟苯尼考、强力霉素、红霉素、新霉素等还是比较敏感,但该菌主要侵染鱼类吞噬细胞,且可在该细胞内持久生存,治疗起来比较棘手,用药至少10天以上,且经常效果不佳。
    该菌的致病机制类似于人类肺结核,日本和我国台湾学者都对该病进行过免疫学探讨,但不管是弱毒疫苗还是灭活疫苗效果都有限。
 
 
 
    “诺卡氏菌病卷席我国海淡水主养区的大宗养殖品种,并有逐年严重之势,不得不让人担忧。此病的流行与养殖大环境、养殖密度、投喂饵料、鱼种质量、滥用药物均有很大关系。”
 
    文/ 广州鸿骐兽药有限公司 韦其锋 珠江水产研究所 廖国礼
 
    一、诺卡氏菌病基本现状
 
    1.病原体
 
    诺卡氏菌属于放线菌目,诺卡氏菌科,是一类革兰氏阳性丝状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泥土、水和动植物的组织中,以腐生生活为主。鱼类诺卡氏菌病首次发现于1963年美洲阿根延的淡水热带鱼,病原为星状诺卡氏菌,然后陆续发现于日本的师鱼等海水鱼、欧洲和大洋洲等海淡水鱼类,海水鱼病原体为鰤诺卡氏菌。目前经大量检测发现,危害我国海、淡水鱼类的诺卡氏菌主要是鰤诺卡氏菌。
 
    2.流行情况

    鱼类诺卡氏菌病发现至今,已有近50年时间,总体上来讲,全世界人工水产养殖鱼类发生此病的机率不高,且发病死亡率也低于5%。危害比较大的是,近二三十年以来,日本的鰤诺卡氏菌对其海水养殖鱼类如五条鰤、高体鰤、缟参、牙鲆等危害,死亡率在5-15%。另外就是此病目前对我国海淡水养殖的危害,呈现出一年比一年严重的趋势。海水养殖的牙鲆、金鲳、海鲈、大黄鱼、鲷科鱼、石斑、篮子鱼等和淡水养殖的大口黑鲈、斑醴、乌醴等大宗养殖品种均受到严重的影响。此病流行时间为每年的4-10月,流行水温介于15-33℃,24-28℃发病最严重,流行区域遍布北方的渤海湾到南方的北部湾等海水鱼主养区和珠三角、长三角、江西、福建、山东等淡水鱼主养区。此病潜伏期较长,养殖场鱼类初感染到发病致死需要20-30天,感染初期症状不明显,当发现有明显症状时,已经造成大部分鱼感染发病,遇到暴风雨等极端天气,养殖水体发生较大的变化时,患病鱼在强应激情况下往往会大量死亡,年平均死亡率估计超过15%,严重影响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诺卡氏菌病诊断方法
 
   1.主要症状

    感染此病的症状主要是鳃丝或体腔、肝脾肾等内脏器官含有白色结节或白点,不同的感染品种,症状亦略有差异。如牙鲆,患病濒死鱼体表呈现点状出血,部分鱼可见口唇部糜烂;如患病鱼师鱼体表呈现瘤状小突起和小出血斑,口周和头部出血、糜烂等;如患病大黄鱼部分体表正常,但常伴有腹水、鳍条充血等;如大口黑鲈、乌醴、斑醴等,部分体表也很正常,但部分患病鱼会眼球突出,会有腹水,体表、鳍条溃疡出血等。

    2.引起白色结节症的其他致病菌
 
    除了诺卡氏菌感染会引起内脏器官出现白色结节外,杀鱼巴斯德氏菌、恶臭假单胞菌、维罗纳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哈维氏弧菌等致病菌亦会导致腹腔或内脏器官出现白色结节的症状。内脏白色结节有可能是致病菌感染机体后,机体针对侵入内脏组织的病原菌产生免疫反应,对其进行包裹后在内脏组织形成的结节。白色结节的形成估计与致病菌感染的时间和菌液浓度有很大关系,其中原理有待进一步研究。所以,发现患病鱼内脏出现白色结节症状,不能就认为这是诺卡氏菌病。
 
    诺卡氏菌是革兰氏阳性菌,而其他几种同样能够引起白色结节的致病菌是革兰氏阴性菌,抗菌药的敏感性是不一样的,而且各地区的用药习惯有一定差异性,多少会产生耐药性,这些因素都会对治疗白色结节病造成影响。临床上,必须做到确诊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确诊方法
 
   临床上,根据此病的流行特征,通过仔细观察体表、鳃丝、腹腔和内脏的发病症状可作出简单的判断。严格来讲,是要通过做细菌分离鉴定,确诊后再做药敏试验,这样才能对症用药,达到良好治疗效果。否则凭发病症状作出的判断,全部都误认为是诺卡氏菌,按照诺卡氏菌病来处理,效果不理想是不可避免的。
 
    三、诺卡氏菌病防治方法

    1.常用防治药物
 
    目前,诺卡氏菌常用敏感药物是氟苯尼考、盐酸多西环素、卡那霉素、红霉素、菌必治等,诺卡氏菌对氟哌酸、复方新诺明、恩诺沙星、呋喃西林等常用抗菌素无效。三黄粉、EZO、黄芪多糖、肉桂醛、维生素C等中药及中药提取物、营养保健免疫增强剂等也常和以上敏感抗菌药一起使用,起辅助防治作用。
 
    2.防治方法 
 
    此病流行季节,鱼类患此病症状明显,或已经实验室确诊的,可按此病处理。症状不明显,需要做细菌分离鉴定,这样才有利于早发现早预防。无此条件的,亦可以定期投喂预防药物达到预防目的。建议按“氟苯尼考(或盐酸多西环素)+黄芪多糖+维生素C”进行投喂,最好能够做成药饵的形式,这样能够保证大部分鱼都能够吃到以上药物,达到预防目的。平时注意及时打捞死鱼、杂物,注重调节水质、底质,防止氨氮、亚硝酸盐过高及pH值的异常变化,适当消毒,严格控制此诺卡氏菌在养殖水体的数量,这样才能达到有效防治此病的目的。
四、诺卡氏菌病未来发展趋势
 
    这几年,诺卡氏菌病卷席我国海淡水主养区的大宗养殖品种,并有逐年严重之势,不得不让人担忧。此病的流行与养殖大环境、养殖密度、投喂饵料、鱼种质量、滥用药物均有很大关系。

   1.养殖大环境
 
    沿海一带和珠三角、长三角等水产主养区,同时也是工业化较高,人口较密集的区域,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对整个水环境的影响很大,大部分江河、海域、湖泊均受污染严重,很多地区酸雨量逐年增多,现在很多地区已达到了一下雨,水产养殖鱼虾就会发病的程度。水质的恶化会严重损害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造成诺卡氏菌易感染的机会。水资源的保护不但有利于人类的健康,同时亦有益于诺卡氏菌病的防治。
 
    2.养殖密度
 
    我国水产单产是全世界平均水平的10倍以上,养殖密度是最高的,高密度的养殖带来了高产出,同时也会造成鱼群长期的强应激,抗病力下降,给诺卡氏菌的感染创造良好机会。降低养殖密度,降低应激强度,可以大大减少此病的发病机率。但现在有些地方塘租高涨,养殖户选择两难。
 
    3.饵料
 
    海水鱼大多数属肉食性鱼类,养殖户长期习惯使用廉价的冰鲜野杂鱼作为饵料投喂,早期的乌醴、斑醴、现在的大口黑鲈也均以冰鲜野杂鱼作为主要饵料。很多海水冰鲜野杂鱼携带大量的诺卡氏菌,造成了目前海水鱼和淡水鱼的主要致病菌均是鰤诺卡氏菌的局面。多年的投喂冰鲜野杂鱼的习惯,给这些主养区储蓄了大量的鰤诺卡氏菌,此病的继续蔓延恶化短期看来是不可避免的。改变投喂冰鲜鱼习惯,选用人工配合饲料,可以减少传染源。大口黑鲈人工配合饲料尚没成熟,冰鲜的全面取代仍需要时间。主养区水域集中统一定期消毒,可降低水体诺卡氏菌数量,有利于控制发病。

    4.鱼种
 
    目前,流行此病的大宗养殖品种,均没有培育出优质的种苗,种质退化严重,个别品种有,如大口黑鲈,良种覆盖率亦低于10%。整个养殖鱼种抗病力一年不如一年,也间接导致了诺卡氏菌病的传播。加强良种选育工作,大力推广良种养殖,有利于对此病的抵抗。
 
   5.滥用药物

   近年来药物的滥用、乱用,以及假药劣质药品横行,导致很多地方诺卡氏菌病对红霉素、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等均产生很强的耐药性,无法达到预想的临床防治效果,导致严重的病害及死鱼情况频频出现。这必须引起大家足够重视。在购买药品时,一定要选用正规大品牌产品,确保药品的含量和疗效,不能贪图便宜便利;在使用药物时,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规范用药,不能马虎了事,这样才能保证防治效果。兽药监管部门加大执法力度,杜绝假药伪劣渔药的出现,水产推广部门加强技术防治技术普及力度,均有利于此病的长久防治工作。(参考文献略)          

 

编辑:罗诗吟 访问人次:5696 关键字:诺卡氏菌病,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渔药新闻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