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9月夏秋交至,全国各地气温、水温开始回落,昼夜温差增加。此阶段养殖水体内动物载量大、代谢物多,底质、水质变化快,水产动物患病风险较大。根据近年同期全国水产养殖疾病测报数据和2023年天气情况,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对9月易发疾病进行了预测,供参考。
9月水产养殖应该重点关注草鱼出血病、鲫造血器官坏死病、鲤浮肿病、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赤皮病、细菌性肠炎病、柱状黄杆菌病、指环虫病、车轮虫病、刺激隐核虫病、十足目虹彩病毒病、白斑综合征、急性肝胰腺坏死病、虾肝肠胞虫病等疾病。1. 草鱼出血病:病原为草鱼呼肠孤病毒,主要危害草鱼及青鱼,水温20℃~30℃时易发病。患病鱼鳍基或鳃盖出血,解剖查验可见肌肉点状或块状出血、肠壁充血、肝脾充血等症状。广东、湖北、湖南等草鱼主养区应重点予以关注并做好预防。2. 鲫造血器官坏死病:病原为鲤疱疹病毒Ⅱ型,主要危害金鱼、鲫及鲫杂交变种,水温10℃~33℃时易发病。患病鱼游动缓慢,体色发黑,体表广泛性充血或出血,尤其以鳃盖、下颌、前胸和腹部最为严重。患病鱼解剖后可见淡黄色或红色腹水,肝、脾、肾等器官肿大、充血,鳔壁出现点状或斑块状充血。江苏、湖北等鲫主养区应重点予以关注并做好预防。3. 鲤浮肿病:病原为鲤浮肿病毒,主要危害鲤和锦鲤,水温20℃~27℃时易发病。病鱼反应迟钝,聚集在池塘水面、边缘或底部,眼球凹陷,鱼种阶段有时出现全身浮肿。该病发病急,死亡率高。辽宁、黑龙江、山东等鲤主养区应重点予以关注并做好预防。4. 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等多种细菌,可危害鲫、鳊、鲢、鳙等多种淡水鱼类,水温9℃~36℃时易发病。病鱼离群缓慢游动,体表严重充血,眼球突出,鳃、肝、肾颜色较淡,呈花斑状。病情严重时死亡率达90%以上。全国各淡水养鱼地区需重点防控。5. 赤皮病:病原为荧光假单胞菌,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团头鲂等多种淡水鱼类,在我国一些养殖区域,一年四季都有流行,特别是当捕捞、运输、放养使鱼体受到机械性损伤或体表被寄生虫寄生而受损时,病原菌更易侵入,引发疾病,应引起各淡水鱼类养殖地区的重视。6. 细菌性肠炎病:病原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等革兰氏阴性短杆菌,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鳙等多种淡水鱼类,水温在18℃以上开始流行。患病鱼离群独游,体色发黑,解剖查验可见肠道充血发红,尤以肠后段明显,肛门红肿外突。全国各鱼类养殖地区均应重点防控。7. 柱状黄杆菌病:俗称“烂鳃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鱼病,传播快,病程长。该病在水温15℃以上开始发病,20℃以上开始流行。危害品种主要有草鱼、青鱼、鳊、白鲢等。病鱼鳃丝肿胀,黏液增多,鳃丝末端腐烂缺损。应引起全国各淡水鱼类养殖地区的重视。8. 指环虫病:由指环虫寄生引起,主要危害鲢、鳙、草鱼等,水温20℃~25℃时易发病。大量寄生时病鱼鳃盖难以闭合,鳃出血,鳃丝黏液增多、肿胀呈花鳃状,全部或部分苍白色。全国各淡水鱼类养殖地区均需重视。9. 车轮虫病:病原为车轮虫,主要危害各种淡水和半咸水鱼类,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适宜水温20℃~28℃。车轮虫一般寄生在鱼类体表、鳃和鼻孔处,大量寄生时会刺激鳃丝分泌黏液,形成黏液层,妨碍病鱼呼吸。全国各淡水及半咸水养鱼地区需重点防控。10. 刺激隐核虫病:俗称“海水鱼白点病”或“海水小瓜虫病”,病原为刺激隐核虫,主要危害大黄鱼、卵形鲳鲹和石斑鱼等海水鱼类,水温22℃~26℃时为流行高峰。患病鱼体表、眼角膜、口腔周围和鳃出现小白点,镜检小白点可见缓慢游动的虫体。沿海各省份应重点予以关注并做好预防。1. 十足目虹彩病毒病:病原为虾血细胞虹彩病毒,主要危害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日本沼虾、克氏原螯虾等,发病水温16℃~32℃,对虾体长4cm~7cm时最易被感染。各对虾主养区应重点予以关注并做好预防。2. 白斑综合征:病原为白斑综合征病毒,主要危害对虾、克氏原螯虾、中华绒螯蟹等甲壳类动物,发病水温为20℃~30℃。该病发病急,死亡率高。病虾行动异常,甲壳上出现白点,白点直径小于3mm或连成片。各对虾主养区应重点予以关注并做好预防。3.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病原为携带特定毒力基因的弧菌,包括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等,主要危害对虾。通常在放苗后7d~35d内发生并引起高死亡率。各对虾主养区应重点予以关注并做好预防。4. 虾肝肠胞虫病:病原为虾肝肠胞虫,主要危害对虾,发病水温为24℃~31℃。病虾出现个体瘦小、肝胰腺颜色深、群体中体长差异大等症状。各对虾主养区需重点防控。(一)加强水质管理。每日检测酸碱度、盐度(海水养殖)、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透明度等水质指标,发现异常及时调节,纠正不利于水生动植物健康生长的因素。(二)科学使用增氧机。遵循“三开两不开”原则,即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阴雨连绵半夜开;傍晚不开,阴天中午不开。通过增氧机搅动,促进上下层水体交换,打破溶氧、温度分层,保证整个养殖水体溶氧充足、温度平衡。(三)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对已经达到商品规格的养殖水产及时起捕上市,操作过程中注意避免存塘动物受伤或产生应激反应。上市前,应严格遵守国标渔药的休药期管理规定,确保水产品供应质量安全。(四)加强疾病监测。做到早发现、快处置、防扩散、控危害。在生产过程中,如果观察到养殖动物出现离群独游、食欲下降、体色变化、失去平衡等异常表现,应尽早检查诊断、查明原因,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控制疾病传播和蔓延。相关水生动物疾病防控方法,可登录“全国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服务网”(www.adds.org.cn),在“常见疾病”中查询,或通过“自助诊断”及“专家诊室”进行诊断或咨询。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