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在全世界分布广泛,一度被称为土地的“绝症”。山阴县薛圐圙乡为唤醒这一“沉睡”资源,不断加大盐碱地改造提升力度,加强适宜盐碱地作物品种开发推广,选育了水稻、高粱、南美白对虾等耐盐碱新品种,给白茫茫的盐碱地“披”上了多彩的外衣。
在山阴县薛圐圙乡桑干河生态虾养殖基地,20多个虾棚下养殖了300多万尾南美白对虾,很难想象在去年这里还是一片荒草丛生的盐碱滩,而如今盐碱滩变身鱼米乡,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高质量利用。
今年3月份,山阴县薛圐圙乡罗庄村引进朔州三生渔业科技有限公司,在100亩重度盐碱荒地上开展环境测试、水样检测、挖池建棚,尝试发展“南美白对虾”养殖产业。经过不间断的实验和桑干河水的滋养,首批投放的虾苗陆续成熟上市,曾经“水土不服”的虾宝宝成功“安家落户”。
山阴县薛圐圙乡桑干河生态虾养殖基地技术员 雷振邦:这种虾生长周期短,大概一百天左右就可以上市了,而且这种虾肉鲜美,口感Q弹,赢得了不少消费者的认可。
桑源活水,生态活鲜。薛圐圙乡在盐碱地改良上取得的最新“战果”,进一步激发和释放了更多的农业活力。近年来,薛圐圙乡立足盐碱地实际,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作物适应盐碱地转变,今年还选育了水稻、高粱等耐盐碱新品种,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有效提高土地增量,实现耕地资源扩容、提质、增效。
山阴县薛圐圙乡罗庄村党支部书记 郇晋侠:罗庄村响应“挖掘盐碱地种粮,唤醒盐碱这一宝贵资源”的号召,利用我村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水利条件,全力推动盐碱地水稻种植,采取村委会独资形式,通过流转50亩重度盐碱地,统一插秧、统一管理,引进稻花香2号和稻花香4号两个耐盐碱水稻品种,从目前长势来看,亩产预计能达到八百斤,达到了我们实验的预期目标,也进一步深化了种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如今,越来越多产量高、品种好的耐盐碱作物被研发成功,昔日盐碱地正华丽“变身”,渐成一片沃野良田。
山阴县薛圐圙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梅丽红:经实地测量薛圐圙乡共有盐碱地4198亩,近年来我乡一直致力于盐碱地改良和综合利用,以南美白对虾养殖和水稻种植为突破口,通过引进技术、人才、资金,构建完整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向盐碱地要效益,项目的成功实施既可以改变过去“春天白茫茫,夏天雨汪汪”的现状;也能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
记者:罗文平 张小菊 李 晓 杨慧婷(实习) 山阴台
来源:朔州市融媒体中心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纸媒传递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