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南方渔网讯 人工规模化育苗尚未突破,怀集设立全国首个三江口斑鱯产卵场 。
斑鱯作为珠江水系的特有鱼类,多年来鱼苗价格适终居高不下,5厘米规格的鱼苗至少售价3元,稍大规格或者紧俏的时候甚至超过6元/尾。据了解,虽然科研上能够育出少量鱼苗,但斑鱯的大规模人工育苗技术尚未突破,目前种苗基本上来源于江河捕捞或半人工孵化,正宗北江斑鱯、西江斑鱯的种苗尤其紧俏。 在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突破之前,我省专门成立自然保护区以保护该种鱼类不至于因为过度捕捞而灭绝。本月上旬,肇庆市怀集县申报的三江口斑鱯产卵场为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报告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据了解,专门为某一个鱼类种群设立自然保护区的做法在广东省还是首次,该保护区建立还将是我国第一个斑鱯产卵场自然保护区。 珠江水系四大名贵河鲜,鳜鱼、鲈鱼、嘉鱼、斑鱯。其中前面两种已经可以人工规模化繁育,目前珠三角一带这两条鱼的养殖蓬勃发展。而后两种鱼人工繁殖技术已经掌握,但尚未突破人工规模化育苗关。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的刺激和捕捞技术的提高,特别是灭绝性捕捞的危害,导致大量未成熟个体被捕捞出售,加剧了斑鱯这一种群覆灭和资源衰退的进程。据该县农业局负责人回忆,绥江上游怀城段斑鱯最高年产是1968年,达到15吨,最大个体达10千克。而到去年已下降到1.5吨,最大个体仅有1.5千克,到目前,资源量更小,只有零星捕获量了。据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海洋与渔业局属下的科技园均对斑鱯进行人工繁殖并获得成功,但迄今为止未能实现批量育苗。
为了使斑鱯不至灭种,水产专家们对珠江流域进行大搜索(斑鱯只产于珠江流域),数月前终于发现怀集北面的绥江上游中州河至梁村河交汇口附近是一处难得的斑鱯聚居水域和产卵场。但是,这个目前已知的斑鱯种苗最大采集地,近年来也只能采收1-2万尾了。往日,采苗人可在该地每年捕获3-5万尾斑鱯鱼苗。 不久前,怀集县农业局向有关部门正式提出了申报三江口斑鱯产卵场为自然保护区。据悉,保护区总面积约110公顷,其中以昭平电站坝下5000米为核心区,其余河段为缓冲区和实验区。对核心区实行禁捕管理,缓冲区和实验区进行科学研究和检测监测活动。 参与评审活动的肇庆渔政支队负责人介绍,他们今年启动了建立鱼类种群产卵场自然保护区工作,计划将为卷口鱼、广东鲂、黄沙蚬、鼋(提升为市级自然保护区)等水生动物设立自然保护区。目前,他们还正在寻找其它濒危的鱼类种群,希望能为它们提供无人侵犯的保护区。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