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鱼种能否安全过冬,与体内积累的营养物质的多少有密切关系。在越冬期间,规格越小的鱼种,体重减轻越大,许多小规格的鱼种常因消瘦而死亡。在秋季强化培育,培育大规格鱼种,使鱼种体内积累足够的脂肪,有利于提高越冬存活率。
1、调整鱼种规格,防止两极分化。鱼种生产条件和饲养水平较高的地方,可以采取多级筛选法,及时对鱼种大小分类,避免同池鱼种大小不一。鱼种池小的,可以将16厘米以上的鱼种套养在成鱼塘内。
2、稀放促长,提高鱼种规格。体重50克以上的家鱼种,越冬存活率可达94% 。规格越小,越冬存活率越低。5--30克的鱼种,越冬存活率一般为80%左右。多次分池,不断稀疏,提大留小,是加快鱼种生长、提高鱼种规格的关键。一般生产条件下,秋季鱼种适宜密度为每亩3000-4000尾,最多不超过5000尾。
3、抓好施肥投饵管理工作。秋季鱼种摄食多,生长快,应保证营养充足,加大精饲料用量。精料要求新鲜无霉变,设食台投喂,每天上午、下午各喂1次。鲢、鳙鱼种池要培肥水质,施肥尽量均匀泼洒,少量多次。
4、改善池塘水质。秋季仍是鱼病流行季节,特别是“白露”前后,是鱼病高发季节,应加强防治工作。要求定期加注新水,调节水质。早秋水温高,鱼容易浮头,更要加强注水,或者中午开增氧机搅水1 小时左右。定期向池内泼洒生石灰,每次每亩15-20公斤。
南方渔网编辑:李容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