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安徽、江苏内陆地区由大眼幼体培育成200只/kg左右的扣蟹技术,已被广大养殖户掌握;但是有的亩高产能达到150kg低的仅有20多kg,500g大眼幼体的单产也是如此,高的可产100kg低的也只有10多kg,因此如何高产稳产一直是水产同仁共同探讨的问题。笔者在三年的培育过程中亩产量可稳定在100kg左右,500g大眼幼体培育成的幼蟹可以稳定在75kg左右,现在将主要技术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准备池塘:选择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电力充沛、无污染的池塘,面积以3亩左右为好,在按河蟹养殖池建造的同时,内埂用尼龙纱布网护坡,防止蟹苗穴居规格小影响产量,也防止第二年挖苗出售时破坏池埂。池埂四周用1m高的大眼密网围拦,以防青蛙等敌害生物的侵入,大面积连片培育池还要扎些稻草人恐吓飞禽。也可以用其他养殖池按培育要求改建。
二、清塘方法:如果是新开挖的池塘每亩水深30cm用30kg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如果是上年培育塘,将苗种出售后先将池塘整理后加满池水,每亩lm水深用35~50kg漂白粉,一星期后用水体解毒剂解掉余氯,否则当年幼蟹产量受影响。
三、栽种水草:蟹大小、看水草,大眼幼体培育也是如此。池塘清塘解除余毒后要栽水草,水草种类有沉水类的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金鱼藻及漂浮性的水花生、水浮莲、浮萍等水草。沉水草类占池底面积70%以上,漂浮性水草占水面积50%以上,有了足够的水草就有了丰产的希望。栽种水草时间应在5月15日前完成。
四、大眼幼体投放:根据几年来的经验投放时间选择在5月20日—6月20日,本人偏向放6月以后的苗, 亩放大眼幼体750g~1250g。听好天气预报,连续三天晴好就可放苗;如果遇到阴雨天气,大眼幼体入池后就要抛洒粒粒氧,当天晚上再用一次,用量为200g/亩;如果因下雨引起水体浑浊,雨停后还要用净水剂使池水澄清。在大眼幼体投放的前两天用豆浆肥水,池水水深30cm每亩每天用500g黄豆豆浆。大眼幼体运到后将装苗袋拿出放在池埂边适应几分钟,然后用苗种浸泡剂浸泡5min,这样将会减少一、二期籽蟹上岸现象。大眼幼体没有完全变成一期幼蟹前每天晚上8点以后每亩用200g粒粒氧,变态后根据幼蟹在水草上的情况合理使用粒粒氧,这样将会大大提高大眼幼体变态成活率和一、二期籽蟹的成活率。
五、养殖管理:管理分为两方面,一是水质管理:大眼幼体人池后随时观察水体溶氧情况,待变态后逐渐加水至80——100cm,水深稳定后根据水质情况适当换水,每天换水量不超过10cm,先放后加,晚上进行;同时用生物益水素、EM活水素、生态宝养水,这样培育的幼蟹体格健壮、清壳白板,再不会有纤毛虫、藻类着生现象。二是投喂管理:肥水放苗就是培育活性饵料的一种方法,大眼幼体人池后按照500g大眼幼体用500g豆浆和500g. 煮熟鱼糜混合后泼洒投喂,变态后可用鱼糜
和一号开口料投喂,投喂量按大眼幼体重量的2倍—3倍,投喂次数以早、晚、半夜三次。变成三期后改喂二号配合饲料,一个月后搭配投喂煮熟或发芽的小麦,早、晚投喂两次,投喂量以当次投喂时前一次投喂的饲料不剩为宜,根据天气情况适当增减。长期用绿源EM原露活水素拌料投喂,一直投喂到12月底直到幼蟹不吃,如此培育的幼蟹开春后蜕壳早、生长快、养殖成活率高。
六、捕捞销售:到1o月底就要将池里水花生打拢堆在一起,每堆水花生湿重不低于20kg,每亩水面不低于30堆,当有客户需要苗时,只要用网在水花生堆里兜几下就可以。
编辑:庞琪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