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鱼池中的淤泥含有鱼类所需的有机物、无机盐类。但是,淤泥过厚会导致鱼池生态环境恶化。据调查,绝大多数使用多年的鱼池,其淤泥的厚度一般都在50厘米以上。淤泥过厚造成的主要隐患有:
一、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增加
淤泥过厚易造成鱼池水质变坏、酸性增加,使鱼类抗病力下降;同时,致病微生物的大量滋生蔓延,会导致鱼病暴发与流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二、有毒物质增加
淤泥中的微生物通过氨化作用,分解产生大量的氨气、硫化氢等毒性较强的气体,抑制了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的生长。
三、鱼池水体缺氧
由于淤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在高温季节,有机质在细菌的作用下氧化分解,不断消耗水中的溶氧,造成池水缺氧。在缺氧条件下,厌氧细菌又大量繁殖,产生对鱼类有害的氨气、硫化氢、有机酸等,这些物质又强烈亲氧,使池的溶氧进一步减少,从而造成池中鱼缺氧浮头。如遇连绵阴雨、闷热天气等,则池水溶氧更为缺少,极易发生泛塘死鱼。
四、池塘载水量下降
淤泥过厚,池塘的载水量就会减少,从而导致池中鱼生活的水体减少,直接影响养殖产量。因此,必须及时清除池内过多的淤泥。养殖者应利用冬春季节,投入人力、物力抓好清淤工作。清淤时,先抽干池水,让池底曝晒,待淤泥板结后,人工挑运出池;也可用机械清淤,提高工作效率。清淤后最多留10厘米左右厚的淤泥,以保持鱼池肥力。 编辑:王宇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