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一)遮荫纳凉,防止泥鳅“夏眠” 当水温超过33℃时,泥鳅就会躲在泥中或池底,不吃食,不活动,呈现出一种休眠状态。在庭院养殖条件下,由于夏季阳光的暴晒,水温上升很快,泥鳅会经常处于这种休眠状态之中。所以,进入夏季要及时为泥鳅遮荫纳凉,防止泥鳅“夏眠”。
遮荫的方法一般是在鳅池的上方搭建瓜棚。棚架的面积应大于泥鳅池的面积,以四周边分别宽出池边1米为宜。棚架的高度应控制在1.6-2米之间。
(二)提高动物性饲料的比例 入夏后,泥鳅进入生长旺季,要及时加大动物性饲料的投喂。水温在25℃左右时,动物性饲料要占到50%左右;水温升到30℃左右时,动物性饲料要达到70%左右。投喂的动物性饲料一定要新鲜,如果是冷冻的饲料,一定要待其充分化解后,达到池水温度时再投喂。此外,还可通过安装黑光灯,吊挂电子灭蚊灯等方法在夜间诱虫诱蛾,以达到增加动物性饲料的目的。
(三)勤换水、巧施肥 一般每3-5天换水1次,换水深度5-10厘米,换水时间以下午2-3时为好。如果使用井水,换水时排水要快,注水要慢,以防水温突变引发泥鳅得病。由于换水次数增多,池水容易变瘦。所以,应及时追肥,培肥水质。施肥以化肥为主,粪肥为辅。一般在换水后的次日每0.067公顷施尿素2-3公斤,时间在上午9-10时。粪肥每半月左右施1次,以发酵干鸡粪为最好,每次每0.067公顷施肥150-200公斤。施肥时将干粪装入破旧麻袋内,分5袋分别放于池子的四角和中央。这样不但能保证肥效持续释放,又防止了污染水体,同时泥鳅还可以钻入麻袋觅食天然食物。
(四)防病与防逃 泥鳅的夏季病害主要是细菌性疾病。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做好预防工作。一般每15天左右用1x1/1000000漂白粉或15x1/1000000生石灰全池泼洒1次,进行水体消毒。施药期间要停止施用化肥。此外,夏季雨水较大,在大雨来临之前,要及时在鳅池四周插上网片,以防止鳅池溢水逃鳅。面积较小的鳅池可用网片直接盖上,四周压牢即可。
编辑:王宇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