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健康种苗培育技术是培育高质量对虾种苗的保证,只有健康的种苗经过养殖才能使养殖户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就南美白对虾健康种苗生产的几个技术性关键环节总结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1 控制和消灭病原体
随着养殖环境的日益恶化,海区水体的病毒、细菌也随之增加,严重地影响了对虾育苗。因此对海水进行消毒处理是保证对虾育苗成功的有效措施之一。主要做法:从海区抽取的海水进入蓄水池进行沉淀,24 h后,经沙滤池过滤的海水再经用80~120目的尼龙筛绢网过滤后入池。然后,对育苗用水进行消毒,可以直接通入氯气,也可加入次氯酸钠、漂白粉或漂白精,使水中有效氯含量达15~20 g/m3,12 h后再加入硫代硫酸钠,以除去过量的氯气。
2 改善和优化培育环境
2.1 科学合理的幼体培育密度
对虾育苗的幼体培育密度依据对虾发育的不同时期灵活掌握,太少或太密都不利于水质的调控及饵料的投喂,过密易形成应激环境,易诱发疾病等。合理的培育密度:无节幼体期30~35万尾/m3水体;蚤状幼体期25~30万尾/m3;糠虾幼体期15~20万尾/ m3;仔虾期10~15万尾/m3。
2.2 适时适量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
育苗水体中使用活菌生物主要是在对虾育苗初期使用,目的是使水体环境形成优势的有益种群,抑制病原生物的繁殖。使用方法如下:无节幼体下池前,培育池接入10×10-6含量为20亿/g利生素(芽孢杆菌)和5×10-6光合细菌,并在蚤状幼体期每天追加3×10-6光合细菌,在糠虾期每天追加2×10-6芽孢杆菌直到仔虾第5 d。
2.3 合理使用水质改良剂
当幼体发育至糠虾幼体后,可投放(3~5)×10-6的水质改良剂如沸石粉,净化水质,吸附有害物质,提高糠虾食欲,并把池面遮光布打开,充分利用太阳光照,使育苗水体形成良性循环,达到藻相平衡,既节省饵料成本,又可使幼体健康发育。
3 做好育苗期间的病害防治措施
3.1 亲虾营养管理
多种优质鲜活饵料结合投喂是亲虾培育成功的经验,活沙蚕、鱿鱼、鲜牡蛎等是理想的饵料。饲料投喂要以按时适量,多餐多点投喂,满足亲虾摄食为原则。亲虾培育每天投喂鲜活饲料为亲虾重量的25%。每天分四次定时投喂,上午6~7时、中午12时、下午6时、晚上8时各喂1次,上午、下午应多喂,约占总投喂量的3/5,并多检查亲虾摄食情况,调节投喂量。一旦发现摄食差、体质下降的亲虾要及时定期淘汰,以提高亲虾产卵质量。南美白对虾亲虾使用最好不超过半年。亲虾的催熟培育水温控制在28~29 ℃之间,虾苗培育水温控制在25~30 ℃之间,严禁高温育苗,提高对虾种苗免疫力。
3.2 病害防治
建立预防病害的隔离制度,严格规范消毒管理措施。首先要严格消毒,亲虾培育池、产卵池、虾苗培育池以及工具在使用前要用漂白粉(80~100)×10-6或高锰酸钾(40~50)×10-6进行消毒,使用工具要专池专用,专人专用。亲虾入池前或产卵前要用(20~30)×10-6的聚维酮碘消毒3~5 min。其次是发现病虾要及时分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虾苗培育期间要经常观察虾苗的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少用药,不使用国家禁止药物。
4 做好对虾健康种苗培育的饲养管理
4.1 骨条藻的投喂方法与注意事项
首先必须对培育的骨条藻进行检测,虾苗培育选用的藻类最好选择在生长高峰期时采收,投喂时用60目的网袋搓洗再投喂,此时浓缩液具有新鲜藻香味。生长高峰期后,骨条藻体色老化、变质,对幼体具有毒害作用,切忌投喂。其次,建立骨条藻的保种措施,在显微镜下选择骨条藻的增大孢子进行提纯复壮。
4.2 丰年虫使用的注意问题
首先要严格消毒,孵化前用强氯精(80~100)×10-6浸泡消毒10~15 min。其次,丰年虫要用高盐度海水孵化,彻底干净地使卤虫无节幼体与虫壳、死卵完全分离,防止虫壳及死卵对幼体造成损害和传播原生幼体动物等病害。
4.3 人工饵料的投喂
幼体饵料以虾片、Bp、黑粒等人工饵料为主,结合骨条藻、丰年虫等生物饵料投喂,每天投喂5次,饵料投喂以少量多次为原则,根据水色,摄食情况,饵料的剩余灵活调整饵料量。
4.4 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控规程
通过对水质各参数的监测,及时对水质进行调节,主要参数有:pH值7.9~8.5,氨氮小于0.6×10-6,亚硝酸盐小于0.1×10-6,水温25~30 ℃。
编辑:王宇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