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为增加养殖品种,提高经济效益,2003年昌吉市佃坝乡高丰渔场引进白斑狗鱼进行池塘主养试验。8月15日经拉网检查,发现塘中的饵料鱼(鲤、鲫鱼)体表寄生了大量的锚头鳋,部分白斑狗鱼体表也有发现,遂于8月16日下午采用硫酸铜溶解后泼洒(2/3池),浓度为每立方米水体0.35克(低于正常施药浓度),傍晚未发现异常情况。次日早晨即发现大量白斑狗鱼沿池边缓慢游动,体色发黄,并有部分死鱼(饵料鱼及搭配鱼类均正常),随即采取加入新水、将池边鱼捞出转入其它池塘等方法急救,但最终造成死鱼450尾,规格450克以上,之后的喂养过程中未发现死鱼。2004年春季清塘,仅出白斑狗鱼200千克(计300尾),出塘量与投放量除去当时实际死亡量后的数量相差甚远,而当时转入其它塘的白斑狗鱼也不见踪影,说明在转池后死亡。
通过对该池塘综合分析:造成白斑狗鱼死亡、出塘率低的直接原因是该鱼对硫酸铜敏感性极强,造成中毒所致。为此,提醒广大养殖生产者,养殖白斑狗鱼慎用硫酸铜,同时在新品种试验养殖中,防治鱼病最好采用生态防治措施或物理方法,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采集:黄倩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