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介绍在几种常见鳝病及其治疗方法:
一、赤皮病 症状 病鳝体表发炎充血,尤其是鳝体两侧和腹部极为明显,呈块状,有时黄鳝上下颌及鳃盖也充血发炎。在病灶处常继发水霉菌感染。 治疗 用1.0~1.2 mg/L漂白粉全池泼洒;用0.05m2明矾兑水泼洒,2 d后用25 g/m2生石灰兑水泼洒;用2~4 mg/L五倍子全池遍洒;每100 kg黄鳝用磺胺嘧啶5 g拌饲投饲,连喂4 d~6 d。
二、打印病 症状 患病部位先出现圆形或椭圆形坏死和糜烂,露出白色真皮,皮肤充血发炎的红斑形成显明的轮廓。病鳝游动缓慢,头常伸出水面,久不入穴。 治疗 外用药同赤皮病;内服药以每100 kg黄鳝用2 g磺胺间甲氧嘧啶拌饲投饲,连喂5 d~7 d。
三、细菌性烂尾病 症状 感染后尾柄充血发炎、糜烂,严重时尾部烂掉,肌肉出血、溃烂,骨骼外露,病鳝反应迟钝,头常露出水面。 治疗 用10 mg/L的二氧化氯药浴病鳝5 min~10 min;每100 kg黄鳝用5 g土霉素拌饲投饲,每天一次,连喂5 d~7 d。
四、细菌性肠炎 症状 病鳝离群独游,游动缓慢,鳝体发黑,头部尤甚,腹部出现红斑,食欲减退。剖开肠管可见肠管局部充血发炎,肠内没有食物,肠内粘液较多。 治疗 每100 kg黄鳝每天用大蒜30 g拌饲,分2次投饲,连喂3 d~5 d;每100 kg黄鳝用5 g土霉素或磺胺甲基异唑,连喂5 d~7 d。
五、出血病 症状 病鳝皮肤及内部各器官出血,肝的损坏尤为严重,血管壁变薄甚至破裂。 治疗 用10 mg/L的二氧化氯浸浴病鳝5 min~10 min;每100 kg黄鳝用2.5 g氟哌酸拌饲投饲,连续5 d,第一天药量加倍。
六、水霉病 症状 初期病灶并不明显,数天后病灶部位长出棉絮状菌丝,在体表迅速繁殖扩散,形成肉眼可见的白毛。 治疗 用400 mg/L食盐、小苏打(1∶1)全池泼洒。
七、毛细线虫病 症状 毛细线虫以其头部钻入寄主肠壁粘膜层,引起肠壁充血发炎,病鳝离穴分散池边,极度消瘦,继而死亡。 治疗 每100 kg黄鳝用0.2 g~0.3 g左旋咪唑或甲苯咪唑,连喂3 d。
八、棘头虫病 症状 棘头虫以其吻端钻进寄主肠粘膜,致肠壁发炎,轻者鳝体发黑,肠道充血,呈慢性炎症,重者可造成肠穿孔或肠管被堵塞,鳝体消瘦,有时可引起贫血、死亡。 治疗 每100 kg黄鳝用0.2 g~0.3 g左旋咪唑或甲苯咪唑和2 g大蒜素粉或磺胺嘧啶拌饲投饲,连喂3 d。 注意事项: 1、浸浴后药物残液不得倒入养殖水体。 2、磺胺类药物与甲氧苄氨嘧啶(TMP)同用,第一天药量加倍。
采集:黄子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