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技术 > 养殖技术 > 鱼类 > 技术综合 > 正文

黄鳝养殖技术与病害防治(A)

发布时间:2005/7/20 15:13:00  来源:  编辑:南方渔网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黄鳝,俗称鳝鱼、鳝、长鱼、血鱼、罗鱼、无鳞公子、田鳗等,属辐鳍亚纲,合鳃目、合鳃科、黄鳝亚科、黄鳝属,为底栖鱼类。

  黄鳝属温热带鱼类,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印度、中国、日本、朝鲜。在我国,除青藏高原外,产于全国各地。尤其在长江流域的各干支流、湖泊、水库、池沼、沟渠和稻田中更为常见。南方各省(如江苏、浙江、广东、湖北等)水温气候较暖,产量也较高。

  黄鳝肉质爽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药用功效好,是淡水鱼中佳品之一。据分析,每100克黄鳝肉中含蛋白质18克,脂肪1.05克,钙38毫克,磷150毫克,铁1.6毫克;含水溶性维生素B20.95毫克,B10.02毫克,B53.1毫克,维生素C0.014毫克;另外,还有丰富的脂溶性维生素A、D、E、K等。这些营养物质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平衡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民间除了食用鳝外,也常用其治疗虚痨咳嗽、小儿疳积、颜面神经麻痹、中耳炎、鼻衄、痢疾、黄肿等病症,尤以治疗颜面神经麻痹及中耳炎效果显著,还是虚痨清瘦、肾虚腰痛病人的营养补品。

  我国生产的黄鳝,不仅供国内市场需要,还畅销日本、韩国等国家和港、澳地区,近几年还受到欧美国家的青睐。

  我公司技术部在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以及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认为必须针对黄鳝的生物学特性和饲养特点来改进养殖技术,加强病害防治,提高黄鳝产量,为黄鳝养殖专业户的科学致富铺平道路。

  黄鳝的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

  黄鳝体细长,前圆而后侧扁,尾部尖细呈现蛇形。头部膨大,略呈锥形。吻长而突出。口大,端位。口裂深,伸达眼后。上颌稍突出,上下颌及口盖骨上有绒毛状细齿。唇发达,下唇尤为肥厚。眼小,侧上位。眼与吻间两侧有鼻孔两对,前鼻孔位于吻端,后鼻孔位于眼缘上方。鳃孔较小,左右鳃孔在腹面合为一体,开口于腹面,构成一"V"字形鳃裂。鳃三对,无鳃耙,鳃呈羽毛状。体表光滑无鳞,多粘液。侧线完整较平直,侧线孔不明显。无胸鳍和腹鳍,背鳍和臀鳍小而不明显,多半呈褶状,尾鳍退化。

  黄鳝具有由口腔及喉腔内壁表层组成的辅助呼吸器。背椎骨数约190左右。肠短,无盘曲,伸缩性大,短于体长,肠中段有一节结,将肠分成前后两部分。无鳔。心脏离头部较远,约在鳃裂后5厘米处。

  黄鳝体表呈褐色或青褐色,具不规则黑斑,腹面为灰白色。品种分黄、白、青、赤黑五种。青、黄二种生命力强,背侧和颈部为黄色的也为优良品种,黑色种较为霸道。
  生活习性

  1.穴居性 黄鳝是底栖鱼类,适应能力强,在各种淡水水域中几乎都能生存。在自然条件下,黄鳝多栖息于水田沟渠、浅地及常年积留滞水的沼泽地带,尤喜栖息于富有机泥土处。常以头穿穴洞为巢。黄鳝之巢穴为弯曲多叉的孔道,每一道最少有二个出口。有一个出口留在离水面附近,两口相距长的有2米,短的仅0.6米。洞长约为体长的2.5倍~3.6倍,孔道宽度与体型大小相同。也可隐藏于石隙中或漂浮于水面的喜旱莲子草丛间。

  2.喜暗性 黄鳝眼退化,视觉失灵,喜欢黑暗,昼伏夜出,凭嗅觉摄食。故可利用这一特性,在夜间用灯光照捕。

  3.肉食性 黄鳝为肉食性。黄鳝的天然饵料有水生昆虫、底栖动物、小鱼虾、落入水中的陆生昆虫等。

  其摄食活动依赖于嗅觉和触觉,并用味觉选择是否吞咽,对无味、苦味、过咸、刺激性异味饵料会拒绝吞咽,尤其对饲料添加药品极为敏感。这也是一些养殖场者在饲料中添加敌百虫或磺胺类药物来治疗鳝病而不见效的根本原因。虽然黄鳝的天然饵料主要是鲜活动物,但经过有效驯养,黄鳝可以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在饲料不足的情况下,黄鳝有自相残食的习性。黄鳝的摄食方式多为噬吸方式,当触到小动物在其口边时即张口噬吸进去;在遇到较大食物时,就以旋转身体的方式咬断食物,食物一般不经咀嚼而整个吞到胃肠中慢慢消化。

  4.耐低氧性 黄鳝鳃严重退化,从水中呼吸溶解氧的能力下降,但它用口腔、咽腔和皮肤直接呼吸空气的能力很强。在离开水体后,只要保持皮肤湿润,便能成活很长时间,这对长途运输黄鳝,提高成活率十分有利。

  5.耐饥性 黄鳝的这种特性是其长期进化的结果。因为自然栖息的黄鳝活动范围小,摄食能力有限,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代谢缓慢则能实现自我保护。

  6.逃逸性能强 黄鳝的逃逸能力较强,其逃逸方式也很特殊,遇雷雨天气,如池水位上涨,黄鳝会戏水外逃。有的黄鳝用尾巴钩住池埂,尾部用力,将全身翘起逃走。还有一种更令人吃惊的逃逸方式,若池壁较高,很多黄鳝会挤在某一池角,团结协作,采取叠罗汉的方式,让一部分黄鳝从头顶翻过顶壁逃逸。遇到阴雨天气,一夜之间,一池黄鳝可以逃光。

  7.喜温性 黄鳝的生长温度15℃~30℃,适宜温度20℃~30℃,尤其以24℃~30℃为最佳温度。水温下降到10℃以下,停止摄食,进入冬眠状态。夏季水温升到30℃以上时,可以深入洞穴中度夏。

  年龄与生长

  对鱼类年龄的鉴定,国内外大多以鳞片、担茎骨、鳃盖骨、鳍条、脊椎骨和耳石等为研究材料。但是众多研究者通过对黄鳝的解剖后发现,黄鳍的舌较为发达,而且从舌部的基舌骨及其两侧的上舌骨上,可明显地见到有明暗相间的带状轮纹。鉴定黄鳝年龄时,只要将二者互为对照即可准确判断其年龄。

  一般当年鳝体长12.2厘米~13.5厘米,体重6克~7.5克;1冬龄体长28.0厘米~33.0厘米,体重11克~17.5克;2冬龄体长32.3厘米~49.0厘米,体重20克~49克;3冬龄体长35.0厘米~49.0厘米,体重58克~101克;4冬龄体长47.0厘米~59.0厘米,体重83克~248克;5冬龄体长56.5厘米~71.0厘米,体重199克~304克;6冬龄体长68.5厘~米75.0厘米,体重245克~400克;7冬龄体长71.0厘米~79.8厘米,体重392克~752克。据报道,迄今捕到的最大个体为体长85.0厘米,体重3.6公斤。
  繁殖 黄鳝在生理上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雌雄同体和性逆转,即在没有外加因素的情况下,黄鳝能自身由雌性渐变为雄性。也就是说从胚胎期到性成熟都是雌性,雌鳝产卵后,卵巢渐变为精巢。以后终生以雄性存在。

  黄鳝在一年内只有一个产卵季节,于自然条件下属一年一次产卵类型。黄鳝的生殖季节约在4月~9月,盛期6月~8月。湖北8月份进入黄鳝繁殖旺期,广东约提前半个月进入繁殖旺期。

  黄鳝怀卵量少,绝对怀卵量一般为300粒~800粒。个体绝对怀卵量随体长而增加,全长20厘米左右时,怀卵量约200粒~400粒;全长50厘米左右时,约为500粒~1000粒。成熟的卵呈金黄色,比水的比重大,无粘性。卵径为3.8毫米~4毫米之间,吸水膨胀后扩大到4毫米~5毫米,卵膜半透明,卵黄囊呈淡黄色,内有许多油球。

  黄鳝的催产药物采用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A(LHRH-A),注射剂量视亲鱼大小而定,20克~60克的雌鳝每尾注射8微克~13微克,60克~250克的雌鳝每尾注射10微克~20微克。雄鳝在雌鳝注射后24小时再注射。

  水温在25℃左右时,约在给雌鳝注射后40小时,开始检查,每隔3小时检查一次。效应时间:48小时;80小时左右。检查的方法:捉住黄鳝,用手触摸其腹部,并由前向后移动,如感到鳝卵已经游离,则表明已排卵,应立即进行人工授精。此时精巢一般呈乌黑色。

  黄鳝卵子的比重大于水,在自然情况下,受精卵靠雄鳝吐出泡沫浮于水面孵化出苗。人工繁殖时,由于无法得到这种使鳝卵不沉于水底的泡沫,受精率和孵化率较低,水质亦易恶化。可采用滴水孵化、基底铺沙等方法,受精率和孵化率可大幅提高,但达不到自然状况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这也说明了雄鳝所吐出来的用来悬浮受精卵孵化的泡沫有多种特殊功能。黄鳝的受精孵化在28℃~30℃的水温条件下,时间为140天。

  人工孵化 将完成受精的培养器皿置于通风光亮处静水孵化约2小时,换水3次,并用吸管吸除花卵、未受精卵(孵化以后仍不见卵裂球者)。此期水温在23℃~27℃之间,水霉活动猖獗,可采用孔雀石绿进行防治(2毫克/升用于鱼卵的治疗25分钟~60分钟)。在这里笔者推荐您使用一种室内滴水孵化、基底铺细沙、可防水霉病且孵化率很高的一种孵化方式--流水孵化。其具体操作是:提前一天在洗净的大号培养池的底部均匀铺上一层经水洗淘、阳光曝晒的细沙,从水龙头接出各级小管,用活动夹夹住皮管出水口,以控制水流滴速。将受精卵转移到铺有细沙的培养器皿中,打开水龙头,调节活动夹至水滴速度为10滴/秒。这样的水滴速度保持一天,第二天和第三天调至15滴~20滴/秒,第四天后调至30滴/秒,并根据情况适当增加滴度,直至孵出幼苗。
  在黄鳝繁育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亲鳝培育时一定要做好日常管理。池底要铺一层疏松烂泥,并设计一食台,以利于清除残饵。投饵应根据黄鳝的摄食习性早晚各一次。池水不宜过深,注意经常换水。水面应放少量水浮莲等,以遮阳、避光,方便黄鳝在高温季节藏身。

  ②对初次催产未成功的亲鳝不宜弃掉,可以继续饲养,再次催产。

  ③给亲鳝注射催产剂后,应注意检查和及时采卵授精,否则卵未成熟或过熟均会造成浪费。注射催产剂以胸腔穿皮注射的效果为好,多数能顺利催产。雄鳝每克鱼体重注射LHRH-A的剂量为雌鳝的一半。

  ④精卵应先在任氏液中混合均匀,加水激活精子后的5秒内不要随意搅动,以免影响受精作用的完成。

  ⑤注水孵化期间,要随孵化时间的延长而加快水滴速度,以保证发育所需的溶氧,并抑制水霉生长。但早期(第1天)水滴不宜过快,否则会影响卵裂和囊胚的形成,并有可能导致畸形苗的出现。至器官形成期(第4天)以后,胚胎需氧量大增,此时应将水滴速度调至开始时的3倍以上。

  ⑥孵化的细沙应精心筛选,不应有玻璃等杂物,以免划破卵膜而造成流卵。细沙的颗粒大小应尽量保持一致。孵化容器底都铺细沙有两种生物学意义:一是卵粒随着水滴滴落所引起的震动与沙粒之间产生微小的摩擦,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水霉的生长。二是出膜期的胚体活动剧烈,水滴速度也大大增加,胚体在沙面上不停地滚动,增加了摩擦,有利于卵膜及时破裂,胚体正常出膜。若胚体经过长时间剧烈活动仍不能脱膜,则应用注射器针头小心刺破卵膜,进行"人工助产"。

  ⑦孵化期间应日夜巡查、加强管理,孵出的幼苗要注意及时转移饲养,以免破坏和影响其他卵的孵化或随水流失。待卵黄囊吸收完毕后,即可放入幼苗培育池中喂养。

  鳝鱼养殖模式

  1.稻田养殖 稻田不干涸、不泛滥的田块均可利用,面积以不超过666.7平方米(1亩)为宜,水深保持10厘米左右即可。四周田埂最好用砖或条石砌成,高40厘米,宽30厘米,墙顶出檐5厘米,以防黄鳝用尾巴钩墙或钻洞逃跑,还可以用70厘米×40厘米的水泥板护田埂与地面成90度角,下端埋入田底10厘米左右,上面加砖、石、土等作埂。如果是粗改粗养,只要加高、加宽田埂注意防逃即可。田中央挖一个面积为4平方米深0.5米左右的水凼。沿田埂四周要开挖围沟,田中挖井字形鱼溜,一般宽30厘米,深30厘米,所有沟与凼必须相通,开沟挖凼在插秧前后均可。如在插秧后,可把秧苗移栽到沟边、凼边,这样就不会减少秧苗的株数。进排水口要安好坚固的栏鱼设备,以防黄鳝逃逸。

  2.水泥池养殖 选择向阳、通风、水源方便的地方建池。一般为水泥、砖面结构,建半地下式池子,大小以6平方米~20平方米为宜,池面和底部要打磨光滑,以免鳝体受伤。池角砖应为圆弧形,池檐向内侧伸出,设进排水口和溢水口,进水口一般要高出水面30厘米~40厘米,排水口安装在池底下。溢水口一般设在高于泥面20厘米处。排水口和溢水口应设在进水口对侧,并且各水口都要用金属网做好防逃装置。上述工作做好后,应对水泥池采取脱碱措施。因为酸碱度上升,会使养殖黄鳝受损,其方法是每立方米水中溶入过磷酸钙肥料1公斤或酸性磷酸钠20克,浸泡2日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进行下一步工作。水泥池养鳝分有土和无土两种养殖方式,这两种方式都要栽种水花生或水葫芦,以在炎热季节起调节水温和供鳝鱼避暑的作用,可全池种满只留几个投食点(约1/10的空间)。A、有土养殖以底铺20厘米~30厘米泥土为宜,泥层表面以上水位应保持在20厘米~25厘米。水过深则鳝鱼在活动中要消耗过多的能量,过浅则水体易浑浊且水温变化大;B、无土养殖水位保持在30厘米~40厘米为宜。其优越性在于水体消毒效果好,易操作;而有土养殖,消毒时药力较难作用到泥土中、底部,且易滋生各种寄生虫及其中间寄主,如蚂蟥、扁叶螺、框实螺、细菌等。
  3.网箱养殖

  网箱养鳝可在池塘、湖泊、水库等水体中进行。在水体较浅的地方,如湖泊、水库等可采用渔排的方式进行养殖。而在水体深的地方,如湖泊、水库等,可采用网箱的方式进行养殖。A、渔排网箱方式:网箱的规格为(2米~4米)×(1.5米~3米)×(1米~1.5米),敞口,双层,外层为3×2聚乙烯网片,网目20=1.5厘米,内层为20目尼纶纱窗布。每个鳝鱼网箱底部均绑扎一个"+"形用竹竿制成的框架,大小与底网规格相同。网箱内投放喜旱莲子草或水葫芦作蔽荫物,覆盖率应在90%以上。其中可放养一些菖蒲进行防病。同时,每3平方米~5平方米的网箱面积设一个投食点。养殖区域应选在水流不急,微水流,无工业污水排入,水质良好的区域。B、插竿固定的网箱养殖方式:网箱无土养殖黄鳝与利用常规的水泥池,小土池等饲养方法相比,具有设备投资少、劳动强度轻、易管理操作、起捕灵活简便、黄鳝摄食集中、生长快、产量高等特点。网箱的材料采用质量好的聚乙烯纱窗网片缝制,质量较好的网片看上去有光涌,网箱上下钢绳直径均为0.2毫米,网箱大小一般视水体大小而定,最常见的是长5米~8米,宽2米~4米,深1.5米~2.0米,每个网箱10平方米~15平方米左右。网箱入水0.8米~1.2米,露出水面0.5米~0.8米。箱底与池底距离最好在0.5米~0.8米。至于放网箱数量,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水体大,水交换方便,操作便利,全池放满也可,但水体小且交换困难,则不能放得太多。因水长期处在缺氧状态下,水质极易恶化,影响鳝鱼生长,乃至发病。最好每排网箱之间隔开0.5米~1米,以利于投饵船只的通行和水体的流动、交换,避免水体缺氧。网箱面积最好占水体面积的1/3~2/3。网箱内应放养水草,以水花生、油草、水葫芦最好,其中水草必须多放,成活后以长满整个网箱水面为好。水草过多应适时适量清除出多余部分。同时,在进入10月份时应注意培养油草,因为在冬季来临时,水花生、水葫芦将会枯死。水草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①鳝鱼的栖息地,避免在网箱底部鳝鱼聚集成团。②吸收箱内营养,减少污染。③避免阳光直射,稳定水温,减少昼夜温差,夏天可为鳝鱼遮荫。注意在水草中应视网箱面情况留3个~4个比盘子稍大的空隙,但不能将所有水草捞光,应留一些草茎,防止饲料与鱼糜混成的团沉入水底,便于鳝鱼摄食,减少鳝鱼的活动,提高饲料的转化率。

  鳝种在投放前网箱必须浸泡7天~15天,因为鳝鱼为无鳞鱼类,极易受伤,这样做可以避免鳝鱼擦伤而引起继发性感染症。投放鳝鱼的规格一般以30克~50克/条为宜,且规格较整齐为好。因为这种规格的鳝鱼处于生长高峰的开始阶段,易喂养,成活率高。同时,这种鳝相对于较大规格的鳝鱼来说单位重量的鳝苗的条数会更多,从而降低购苗成本。由于在目前的状况下,人工繁殖鳝鱼技术尚未成熟,且黄鳝的怀卵量有限,养殖黄鳝的苗种一般均来自于天然捕捞。黄鳝放苗时间从4月~8月,气温高于15℃后放苗最好,因此时温度已经稳定,鳝摄食量也较为稳定,较易驯食,且不易患病。也有10月份放苗的养殖户。有一点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此时放苗必须注意及时催肥和安全越冬,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放苗密度一般控制在500克中条/平方米。放养前必须用3%~5%的食盐水或20克/立方米的高锰酸钾浸泡5分钟~10分钟。(未完待续)


采集:庞迪
编辑:南方渔网 访问人次:4114 关键字:黄鳝,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技术综合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