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技术 > 养殖技术 > 鱼类 > 技术综合 > 正文

史氏鲟的苗种培育

发布时间:2005/7/17 14:59:00  来源:  编辑:南方渔网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一、水源要求及鱼池条件


(一)水源
史氏鲟苗种培育的水源可以是井水、泉水、水库水、河水或其它符合养殖用水标准的水源。要求pH 7~8.5,水温在鱼苗阶段为17~20℃左右,水源溶氧大于6毫克/升,水质清澈,无任何污染。


(二)鱼池条件
1.鱼苗池
(1)鱼苗池的形状和规格
鱼苗池平面形状以圆形或近似圆形为好,直径以2米左右较为合理,水流量易控制,投喂和清理均方便。鱼苗池的总深度60~70厘米,水的深度应能在20~50厘米之间任意调节。上供水、中央底排水在没有过滤消毒等水处理设施的地方,尽量采用每池单注单排,以防交叉污染,有利防病。池底边缘到底中央应有一定坡降,即中低边高,一般采用坡降5%~7%。
(2)鱼苗池制作材料的种类和选择
鱼池制作材料选用原则是无毒,光洁度好,成形强度高。目前采用较多的主要有水泥、玻璃钢和塑料。塑料池光洁度高,但强度较差。玻璃钢池虽然光洁度不如塑料池,强度要大得多。前两者都有操作方便、移动方便的特点。水泥池具有稳定性好,强度大的特点,但同时也有光洁度差的不足。另外,水泥池位置较低,操作上也不方便。但由于水泥池造价低,目前大多数渔场还是以其作为主要的育苗设施。
(3)鱼苗池的供水和排水
鱼苗池供水主要有喷头式注水、喷管式注水和单口注水等几种方式。喷头式注水和喷管式注水在注水的过程中有增氧的作用,当水源溶氧较低时最好采用此法。但这种方法在气温较高的地区使用会带来不利的结果。会使水温上升,超过育苗要求温度。单口注水多用于水泥池,供水管路可以是设有阀门的金属或塑料管,也可以是用供水渠和鱼池间的闸板控制。鱼苗池的供水量为每分钟20~50升,鱼池中的水需保持微微转动,这一点通过调整供水角度很容易做到。转动的速度应视鱼体大小而定。通常以每秒2~3厘米为宜。
鱼苗池的排水和水位控制:刚出膜的鱼苗到1克重之前这个阶段水深为20~40厘米,3克以前为40~60厘米,3克以上就可以在80~100厘米水深条件下饲养了。因此水的深度需根据鱼的生长情况随时调整。水深可通过水位调节管进行调整。
水位调节管可采用软管如胶管、塑料管等,固定管口高度即可限定水位,也可采用硬管,用改变管的长度来调整水位。
(4)鱼苗池的附属设施
鱼苗池如建在室外,应设有遮阳棚。鱼苗不宜在强光下饲养。
排水拦网:直径2米左右的鱼池,拦网的面积可选30厘米×30厘米,网目为20目。
溢流口:由于拦网的网眼很小,鱼苗投喂量大,残饵、粪便积在网上,很容易阻塞。设溢流口的目的是在不断进水、拦网阻塞情况下,水也能从鱼池顶端以下流出而不至跑苗,当然溢流口必须设置与排水拦网网目相同的拦网。
2.鱼种池
鱼苗经过暂养、开食和驯化后,通常规格达到10厘米以上,重3~5克。此时可称为幼鱼或鱼种,可以移入鱼种池进行培育。鱼种池与鱼苗池除在规格上不同外,其工作原理大同小异。
(1)鱼种池的形状规格
鱼种池形状以近似圆或圆形为好,面积15~20米2,水深为1米。
(2)鱼种池的材料
鱼种池的面积较大,采用浆砌石和混凝土结构造价低,经久耐用。不论哪种,鱼池内壁均应有水泥压光工艺,保证光洁度。条件允许的地方,也可采用玻璃钢或其它材料。
(3)供水和排水
鱼种池的供水可以是管道阀门控制,也可以是渠道闸板控制,一般每池一个进水口即可,进水口与鱼池形成一定角度,使池水形成定向旋转,有利清污。水位可固定在1米左右。正常饲养时,不断进入水池的水通过水位控制管保持在1米左右,需排干或定时清污时,提起塞子或提出管道即可。
(4)排水拦网、溢流口
排水拦网网目的确定须依鱼种规格的大小而定,从3~5克开始,拦网网目规格应在3.5毫米。随鱼体的长大,应及时更换大些的网目。
溢流口的网目应与拦网网目相对应。


二、鱼苗暂养
(一)暂养期鱼苗的行为习性
暂养是指鱼苗孵出后到卵黄囊完全吸收、鱼苗开始摄取外界食物前这一阶段的培养管理。暂养阶段是史氏鲟体形和行为变化最大的时期。在此阶段内,仔鱼卵黄囊逐渐消耗,各器官不断发育,在行为上要依次经历浮游、底栖聚团、散开、下底觅食四个阶段。史氏鲟为江河底层鱼类,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只有鱼苗暂养阶段有较强的趋光性,而此后至成鱼阶段比较喜弱光或无光的环境。
(二)暂养期鱼苗的生长特点
鱼苗的暂养阶段生长较快,体重的增加率要高于体长的增长率,从鱼苗孵出开口摄食,大约需7~10天左右的时间,鱼苗体长可由1.1厘米左右增长到2.3厘米左右,而体重则可由0.02克增加到0.08克左右。
(三)暂养所需时间
鱼苗暂养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水温的高低。史氏鲟仔鱼正常生长发育的适宜水温为18℃左右,至鱼苗开口时,约需7~10天时间的培育。温度降低时,暂养的时间要相应延长,如果暂养温度低于13℃,鱼苗的生长速度要明显减慢,成活率也大大降低;温度过高(超过22℃时),鱼苗的死亡率和畸形率都会增加。
(四)水位与水量控制
刚孵出的鱼苗体质弱,游动能力较差。在集约化养殖条件下,可通过适当控制育苗池的水位及水的流速或转速,来减少鱼苗在行动上的能量消耗,同时也便于进行池面操作。仔鱼暂养池的水位控制在20~30厘米即可。池内水体保持轻微转动或静止,这样对鱼苗的发育比较有利。史氏鲟仔鱼的耗氧速率与窒息点都较高,在水中溶氧低于3毫克/升时,仔鱼即有窒息死亡的危险。因此,育苗池的水供应一定要充足,应保证在每分钟20升左右,使池内溶氧量保持在6毫克/升以上。
(五)暂养密度
暂养期间史氏鲟仔鱼的生长速度较快,要注意及时进行分池,调整密度。放养密度过大时,鱼苗的自由活动空间相对减少,水中鱼苗代谢产物浓度增高,不仅增加了仔鱼的自身抑制作用,影响仔鱼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同时也极易引起水体溶氧量短缺,鱼苗窒息死亡。调整育苗的密度主要是以鱼苗的体重变化为依据,一般在仔鱼的暂养初期,放养密度控制在5000~7000尾/米2,至开口时可调整到2000~3000尾/米2。
(六)暂养期鱼苗的成活率
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暂养期间史氏鲟仔鱼的成活率很高,环境条件不利时,成活率会大打折扣。影响仔鱼成活率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培育池结构、水温、溶氧量等。
1.育苗池结构
育苗池是鱼苗生长发育最直接的生态环境,史氏鲟仔鱼在底栖生活初期,腹部娇嫩,极易受伤或破裂而死亡。在暂养期间,育苗池结构的合理与否及质地状况是影响鱼苗成活率的重要因素。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史氏鲟增殖放流试验站的试验表明,使用玻璃钢池培育:仔鱼期成活率为99%,稚鱼期为78%,幼鱼期为85%,总平均成活率为65.1%;室外水泥池:仔鱼期70%,稚鱼期50%,幼鱼期38%,总平均成活率13.3%。中华鲟研究所试验也发现,不同底质状况下饲养中华鲟仔鱼的成活率也有较大差异:玻璃钢池为91%,瓷砖为79.5%,水泥为33.5%(培育时间均为13天)。因此,培育用池的选择很关键,应选用圆形或近圆形池,池壁、池底质表面应平整光滑,育苗池应供排水方便,水交换均匀彻底,池面积较小,易于排污和管理操作,以利促进鱼苗的生存和生长。
2.含氧量
史氏鲟世代生活在黑龙江中,江水长年奔流不息,含氧量较高,因此史氏鲟形成了需高氧的生理特性。无论在哪个发育阶段,当水中溶氧在3毫克/升左右时,鱼苗就处于缺氧或严重缺氧状态,存活率很低。而仔鱼期需水中含氧量更高,这是因为仔鱼期处于卵黄呼吸和鳃呼吸的过渡时期,要有充足的氧量才能满足其正常发育的生理需求。
经过7~10天左右的培育,史氏鲟仔鱼逐步吸收完卵黄,并将在其后肠形成的色素栓排出体外。当色素栓完全排出体外时,鱼苗即开口摄取外界食物。至此,暂养便宣告结束。当鱼苗中有50%左右个体色素栓排出时,就应该开始进行投喂。


三、开口期的饲养管理
(一)鱼苗开口期的饲料
卤虫与水蚤对于刚开口的史氏鲟鱼苗来说比较适口,营养也较全面,但投喂时必须达到一定的密度,鲟鱼苗才能充分摄食。当鱼苗得不到足够食物时,会引起相互残食;其次,开口之后的史氏鲟鱼苗生长速度加快,大约经过4~5天左右的培育后,卤虫与水蚤也不再适口,必须改用其他的适口饲料,或用配合饲料强行驯化。水蚯蚓也是较好的鲟鱼开口饲料。但水蚯蚓对刚开口的鲟鱼苗来说,规格稍大些。在投喂前应先将水蚯蚓切碎成小段,用干净水清洗几次至无污液时再投喂。这样持续4~5天后,待鱼苗规格稍大些,则可用整条蚯蚓投喂。用活饵培育的鱼苗长到1克左右时,即可用配合饲料进行驯化。
(二)饲养管理
1.温度与水量控制
开口期史氏鲟鱼苗的体质弱,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较为敏感,要避免温度的骤然变化。培育水温应控制在18~21℃。此时鱼苗对水体中的溶氧含量要求较高,水供应量要充分,育苗池内水交换量最好达到每小时2~3次,即水流量根据鱼苗的放养密度和水温在每分钟20~40升间交换。水位暂养期可深些,保持在40~50厘米即可。开口期饵料投喂量大,残饵较多,可调整育苗池内的水体成有利排污的微流动或微转动状态。
2.投喂管理
(1)配合饲料投喂 此种投喂方式操作比较简单,但鱼苗的开口成活率比较低,一般在较大规模的养殖生产或是活饵来源困难的时候可以采用。用配合饲料投喂史氏鲟开口鱼苗,饲料颗粒的大小应严格与鱼苗的大小相适应。改换饲料粒径应逐步进行,由小到大,不适宜时鱼苗难以适应,造成营养不足,影响生长和发育,同时也会造成饵料的浪费及败坏水质。饲料粒径及其混合比值,要根据鱼苗的体重来进行。日投喂次数初期大约10~12次,后期可根据鱼苗的生长和摄食情况调整到每天5~6次。
(2)生物饲料投喂(活饵投喂) 开口期鱼苗体质弱,摄食能力不强,虽然摄食量较低,但在投喂时,投喂活饵的量必须要充足。初期日投喂量按鱼体重的100%,随着鱼苗体质的增强和规格的增大,投喂量也要作相应的调整。开口后期可降低到40%~50%。饵料投喂量过少,鱼苗得不到充足的食物,会因饥饿而相互残食。鱼苗一旦受伤,很快便会着生水霉而死。如果投喂水蚤或卤虫,则必须有足够的饵料投喂密度,以保证鱼苗容易摄食,并且摄食充分。也可以采取混合投喂活饵的方式,如在鱼苗开口初期用适口的水蚤或卤虫投喂,4~5天后再改用水蚯蚓投喂。这样的投喂方式可以互补鱼苗因摄取单一活饵造成的营养成分的不足,鱼苗不仅生长速度快,存活率及健壮鱼苗的比率也较高。
活饵的日投喂次数与鱼苗的规格与体质相关。鱼苗规格越小,体质越弱,投喂的次数越多。鱼苗开口初期2~3小时一次,随鱼苗的增长,投喂次数可适当地逐步减少。而且不同龄的鲟鱼是全昼夜摄食的,因此也必须规定夜间进行投喂。
(3)鱼池管理 史氏鲟开口期,鱼苗的摄食能力较弱,在养殖过程中为了保证所有鱼苗能够摄食充分,饵料往往要过量投喂。这样一来,育苗池内的残饵也较其它培育期鲟鱼池内的残饵多。加上育苗池的拦网网目较小,残饵不易通过,极易造成网眼堵塞,使水交换不能进行或是变小,池内水位上升,池水外溢,引起鱼苗逃逸。或是育苗池内严重缺氧,鱼苗因溶氧量不足而窒息死亡。应及时将残饵清除干净。开口阶段是史氏鲟鱼苗敏感时期,鱼苗在此阶段的死亡率较高。外界环境的突变(如温度的骤然升降等)、生存水体的恶化(主要是残饵、死亡鱼苗清理不及时,残饵、死亡鱼苗腐败所致)都可能引起鱼苗的死亡率升高。因此,应规定每天对育苗池进行清理,保持育苗池内环境稳定良好,以利于鱼苗的生长发育。此阶段鱼苗比较娇嫩,在操作上,清池时动作要轻而缓,尽量避免鱼体受伤。
  用活饵投喂的鱼苗生长规格较整齐,而用配合饲料饲养的鱼苗规格则参差不齐,大小不一。应及时对鱼苗进行分池,筛选出体弱、不摄食或是摄食极少的鱼苗,先用活饵扶壮一段时间,待鱼苗体质有所恢复后再用配合饲料投喂。对于那些摄食积极、体质健壮的鱼苗也应挑选出来另行培养。
积极防治鱼病。主要是及时清除残饵和死亡鱼苗,使育苗池内保持干净,防止水质恶化。其次是定期对鱼体进行消毒处理,一般用1%~2%的食盐水洗浴3~4分钟即可,时间长短视鱼苗的状况而定,7天左右进行一次。在更换鱼池时,鱼苗入池前要对鱼池进行消毒处理,池内药物清除干净后方可再加注新水,放入鱼苗。
(4)密度管理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放养密度的大小对鱼苗的生长速度有一定的影响,密度大时,会加大鱼苗的自身抑制作用,影响鱼苗的新陈代谢活动和鱼苗对饵料的消化利用率,同时也极易污染其生活环境,引起池内缺氧,造成死鱼事故。因此应根据鱼苗规格合理地调整放养密度。


  


                                             采集:邓洁
编辑:南方渔网 访问人次:6096 关键字:史氏鲟,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技术综合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