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黄颡鱼,俗称嘎牙子、黄腊丁、黄鳍鱼等。该鱼为温水性类,适应性较强,可在各类水域中养殖。其肉质嫩,少刺无鳞,营养丰富,近几年市场非常畅销。现结合几年的实践,介绍黄颡鱼池塘无公害养殖技术,供同行参考。
1、池塘准备
1.1池塘条件
黄颡鱼对池塘面积要求不高,可大可小。高产池塘面积以3-5亩为宜,水深1.5-2m,pH值6.5-8.5,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注排水方便,池底淤泥10cm以下,不渗水,不漏水,并配备1台1.5kW的叶轮式增氧机。一般用于养殖成鱼的池塘均可养殖黄颡鱼。
1.2清塘除杂
鱼种在放养前10-15天,每亩用生石灰80-100kg全池泼洒,去除野杂鱼、病菌及其它敌害生物。3天后,加注新水0.7-1.0m深,施发酵有机肥200—400kg/亩,用以繁殖天然饵料生物,7-10天后即可投放鱼种。
2、鱼种放养
2.1鱼种消毒
鱼种放养前用3%-5%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或用25ml/m3的福尔马林浸浴30-50分钟后再下池。下池后每半月用生石灰15g/m,或漂白粉0.8g/m3化水全池泼洒,还可用二氧化氯合剂等定期消毒。
2.2放养时间
1龄鱼种3-4月份放养,当年夏花养成商品鱼6-7月份放养,具体放养时间还要根据各地气温、水温而定。同一池塘应放同一规格鱼种。
2.5放养密度
一般每亩水面可放养尾重10-20g勺黄颡鱼1000-1500尾,当年3-4cm夏花每亩放2000-2500尾。为充分利用水体空间、饵料资源和调节水质,在黄颡鱼种人池后10-15天,每亩水面可搭配混养体长15cm左右的鲢鳙鱼种300-500尾。
3、饲养管理
3.1饵料选择
黄颡鱼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人工饲料可投喂小鱼、小虾、螺蚌肉、畜禽加工下脚料等动物性饵料,也可投喂豆饼、菜饼、麸皮、豆渣等植物性饵料,还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参考配方:鱼粉20%,豆饼30%,麸皮25%,玉米10%,肉骨粉1%,鱼油1%,生长素2%,矿物质添加剂2%,大麦9%。
3.2饵料投喂
每天投喂2次,上午8:00-9:00,下午5:00-6:00各投喂1次,上午投喂1天投饵量的1/3,下午投喂2/3。为了便于了解摄食情况,要在池塘中搭数个食台,投饵要坚持“四定”原则,即定时、定点、定质、定量,并按水温、天气及鱼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
3.3水质管理
黄颡鱼属底层鱼,喜高溶氧、清新水质,因此调节水质能够促进其生长和提高饵料利用率。一般5-6月份,每15-20天力n注新水1次;7-9月份,每8-10天加注新水1次,每次加水10-15cm,保持透明度在35-40cm。发现水质过肥应立即抽出部分老水,再注入新水,使水质保持肥、活、嫩、爽。在养殖过程中,每15-20天用15-20kg/亩的生石灰兑水全池泼洒,以调节池水pH值。并根据池水的溶氧量来开启增氧机,保证池水的溶氧量在3mg/L以上。
4、鱼病防治
黄颡鱼具有较好的抗病能力,平时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每10-15天,用土霉素或氟哌酸等抗生素拌饵投喂,每100kg药饵可加15g左右土霉素或氟哌酸,每天1次,连续3-5天。投喂时先投原饲料的1/2量,后投药饵占原饲料量的1/3。每天1次,连续3-5天。同时,坚持每天早晚巡塘,观察鱼摄食活动及水质变化情况,发现问题,立即采取相应补救措施。(摘自齐鲁渔业)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