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一、环境条件
场地应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生态环境良好,水源有保证,并符合GB/T18407.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水源水质要符合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养殖池塘水质要符合NY5050《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0厘米以上。池塘要求面积以2000-7000米2为宜,水深以1.2-1.5米为宜。池塘底泥要求壤土或沙壤土,淤泥厚度小于15厘米,同时要求每年冬季干塘后进行清塘,挖出池中过多的淤泥,且药物清池应按NY507l《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的规定进行。
二、网箱制作与设置
1.网箱制作 材料选择网质好、网条紧、网目大小为10-36目的聚乙烯无结节网片,将网片缝制成长方形网箱。网箱规格以6米X2米X1.5米为好,也可以根据塘口大小灵活掌握,但宽度不宜超过3米。在养鱼较集中的区域,网箱上需设置盖网,以防止鸟类捕食黄鳝。
2. 网箱设置 采取固定式设置。网箱四角用木桩或毛竹梢固定。网箱上缘高出水面70-80厘米,箱体入水60-70厘米,箱底距池底0.5米。网箱以单排或多排排列,每列相隔2-4米,以利于平时投饵管理。网箱在鳝种入箱前10-15天下水,以利于网片上形成生物膜,避免鳝种摩擦受伤。待网箱固定后,在其中投放经去根洗净并经5%的食盐水浸泡10分钟的水花生,以防止蚂蟥等害生物或虫卵带入网箱。鳝种放养时,水花生的覆盖面积占箱体面积的80%左右。池塘网箱设置的数量一般总面积占水体总面积的30%-40%,最高不超过50%。
三、鳝种放养
1.鳝种来源与采集方法 鳝种来源于收购当地人工捕捉的天然野生种苗,且要求是笼捕的。鳝种的采集方法:一是定户收购,要求捕捞户每天捕捉的黄鳝按1份黄鳝4份水的比例暂养,且起笼到暂养时间控制在1小时以内。二是当天收购,养殖户必须在每天上午将捕捞户当天捕捉的鳝种收购回来,且途中运输时间不超过2小时。三是鳝种运回,应逐步换水,且水温差控制在2℃以内。
2.放养时间与放养密度 水温在15℃以上的5-7月均可放养,但在6-7月上旬是黄鳝的产卵季节,加上期间是黄梅季节,不宜进行鳝种放养。根据经验,在7月中下旬放养的鳝种成活率高。一般放养量为0.7-1千克/米²,前期可适当稀放,后期则适当密养。
3.放养注意事项 一是放养时应剔除发烧鳝、药鳝和病、伤鳝种。二是鳝种下箱前要进行消毒处理,可用2.5%的食盐水浸浴5-8分钟或0.1-0.2毫克/升的季铵盐络合碘(季铵盐含量50%)溶液浸浴30-60分钟。三是同一网箱宜一次性放足鳝种。四是同一网箱的鳝种规格应力求一致,尽量避免因规格不齐造成个体生长差异。一般鳝种的规格可分为25克左右、25-50克和50-100克三种。
四、饲料投喂
1.饲料种类 饲料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动物性鲜活饲料,主要有蚯蚓、鲜活小杂鱼、螺蚌肉等。一类是动物下脚料,如肠衣下脚料、蚕蛹等。还有一类是人工配合饲料,主要有粉状配合饲料和膨化颗粒饲料。池塘网箱养殖黄鳝,投喂饲料以动物鲜活饲料搭配人工配合饲料为好。配合饲料的使用要符合NY5072《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的规定。
2.投饵驯食 一般在鳝种放养后第4天开始进行投饵驯化,驯食一般在傍晚前进行,第一天诱食用60%-70%的鲜饵浆(如新鲜鱼浆)加30%-40%的配合饲料均匀拌透后放置半小时,按黄鳝体重的1%分点投喂于网箱中的食台上(每6米2网箱设置一个食台),一般2-3天后黄鳝即能正常摄食。正常吃食后,将投喂量增加到3%-4%,并逐步将投喂时间前移至下午5-6时驯食成功后,逐步减少新鲜饵料浆的比例,相应增加配合饲料的比例,最后使两种料的比例达到4:6或3:7。
3.投喂方法 饲料投喂要做到“四定”和“四看”。“四定”即定时、定量、定质、定位。定时,即黄鳝在生长适温范围内,在上午7-8时和下午5-6时各投饲一次。定量,即水温在20-28℃时,日投喂量为2%-4%,上午投喂30%,下午投喂70%,具体投喂一般以黄鳝能在2-3小时全部吃完为度。定质,要求饲料新鲜,特别是动物鲜活饲料不能腐烂变质,配合饲料也要在保质期内。“四看”即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食欲,其中关键是要根据各种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另外当水温高于30℃或低于15℃时要减少投喂量。
五、日常管理
1.水质管理 一是做到定期换水,一般5-6月份每3-5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1/5,7-9月份每天换水10厘米左右。一是定期施用水质改良剂,在网箱中定期施放或在饲料中添加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
2.防逃管理 网箱因质量或老鼠等敌害破坏,可能引起破箱,因此,应坚持定期检查网箱有无破损。平时除定期灭鼠外,还可根据黄鳝吃食情况判断是否破箱。除此之外,要定期捞除过多和生长过旺的水花生,防止其长出箱体、遇阴雨天出现逃鳝现象。(摘自科学养鱼)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