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技术 > 养殖技术 > 鱼类 > 技术综合 > 正文

罗非鱼和鳖混养效益分析

发布时间:2003/9/29 8:49:00  来源:  编辑:南方渔网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本文从经济效益分析的角度,谈奥尼罗非鱼和甲鱼混养的问题,希望养殖户从中可以得到更多增产增效的启示。笔者从1998年初开始,在番禺区鱼窝头镇大简水产养殖场,用50亩池塘进行奥尼罗非鱼混养鳖试验,以罗非鱼人工配合颗粒饲料为主,兼用少量野杂鱼作饲料。养殖奥尼罗非鱼150天,规格0.5斤以上,产鱼量37500公斤,鳖过冬养殖到第二年6月,平均0.75公斤,产量3000公斤,纯利润9万元,亩纯益1800元。
  
    池塘在放养前每亩用生石灰60公斤化水全池泼洒消毒,4月15日至20日,池塘水温稳定20℃以上时,每平方米投放幼鳖50尾,8-9月,从海南省空运奥尼罗非鱼苗10-15万尾,采用面积5亩池塘标粗。经过自然过冬养殖,第二年4月份幼鳖养成为尾重100-150克鳖种;奥尼罗非鱼苗每斤30-35尾。养成池塘统一鱼种和鳖种放养模式,在4月15-20日全部放养结束,亩平均放养奥尼罗非鱼1500尾,23.0公斤;鳖150尾,18.5公斤;鳙鱼60尾,3.0公斤;白鲫150尾,4.5公斤;本地塘虱200尾,2.0公斤;其中主养鱼占72.8%。鱼种放养时用3%-5%食盐水或10PPm漂白粉溶液浸洗消毒。放养的幼鳖做到规格整齐,体质健壮,反应敏捷,行动迅速,裙边和背甲宽厚,无损伤,无病害,体色鲜亮有光泽,腹甲以及四肢基部以黄色为好。放养时用20PPm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鳖体5-10分钟。
  
    幼鳖饵料采用低值鲜杂鱼或福寿螺肉与鳗用饲料按1:4配合,再加入1.5%蔬菜;奥尼罗非鱼苗饲料采用鳗用饲料或罗非鱼粉料;养成池塘采用粗蛋白不低于32%罗非鱼颗粒配合饲料,和少量的鲜杂鱼或福寿螺。
  
    本试验奥尼罗非鱼雄性率81%左右,起捕率75%,苗种质量较差。由于及时捞取子代罗非鱼苗,减少饲料浪费,罗非鱼放养到9月底起捕上市,至11月底清塘,平均规格0.55公斤,售价5元/公斤,包括其他杂鱼,产值275500元;鳖集中过冬,至第二年6-8月份,鳖平均体重0.8公斤,最大1.3公斤,背甲左右两边及后缘裙边有较厚肉质,背多深绿色,腹部均为白中透黄,肉质鲜美,由于整个养殖过程没有发生病害,无药物残留,售价63元/公斤,比人工纯养高15元/公斤,产值28800元。总产值304300元,饵料、鱼种、水电、人工、塘租等总费用208700元,纯利润95600元,亩纯利润1912元。可见罗非鱼和鳖混养经济效益可观,是发展渔业养殖一条好途径。
  
    科学的混养其目的在于:1、充分利用有限的水体空间;2、合理安排各生物群体之间的食物链;3、减少病害传播的机会;4、提高综合养殖效益。从这些角度考虑,鳖可摄食奥尼罗非鱼吃剩的碎料和繁殖的仔鱼,及时捕食病死鱼类,有效地切断了病原体的传播。池塘鱼鳖混养技术是运用生态渔业建设的生态位原理,用鳖充实池塘空缺生态位,充分发挥生态位效能,提高池塘渔业的综合效益。
  
  (广州市番禺区鱼窝头农林渔业技术推广站 李振言) 
 
 
编辑:南方渔网 访问人次:4614 关键字:罗非鱼,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技术综合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