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巴西鲷又名南美鲱鱼,学名为小口脂鲤,为热带性鱼类,原产于巴西南部的巴拉那河水系,它具有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食性广泛、个体大、抗病力强、易捕捞、肉质细嫩鲜美、经济价值高等特点。
1996年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从巴西引进该鱼的夏花鱼种,经过强化培育,于1998年6月首次在国内获得人工繁殖成功。现已在浙江、广东、广西、福建、上海、江苏、四川、湖北、湖南、山东、江西、安徽、海南、河南、天津、北京、新疆等地广泛试养。主要技术如下:
1、翻土做畦
莲藕池的土质以粘土为佳,因粘土的保水性能好。进入4月份开始翻土做畦,翻土的深度为0.5米左右,做成1.5米高的池坝,坝顶宽约0.8—1.0米,夯实。池内开挖“回”字形或者“田”字形的水沟,池塘面积作成1亩/个。
2、施肥混池
藕池整好以后,每亩施2000公斤的畜禽粪,施肥均匀后注水混池。以防堤坝渗漏。
莲藕的选种与种植
要求所选择的莲藕种新鲜,无切伤,无断芽。均匀种植,一般行距1.5米,株距1.0米。每亩种植量莲藕150—200公斤,种植深度一般为0.15—0.2米,藕头要压实。 清池与鱼种放养
1、清塘
为了杀灭池塘中可能存在的病原菌,在莲藕种植前后,每亩用100公斤的生石灰进行消毒。在消毒10—15天以后即可放苗了。
2、鱼种放养
所放养的巴西鲷鱼种从浙江淡水水产研究所购进,规格为4厘米左右。鱼种放养一般在莲藕种植10—15天后进行。放养密度1000尾/亩。放养前,鱼种一般用1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浸洗30分钟,以杀灭鱼体上可能携带的病原菌。
饲养管理
1、饲料与饲料投喂
巴西鲷是偏食植物性的杂食性鱼类,且很贪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饲料来源非常广,可以投喂米糠、豆饼、麦皮、豆渣、花生饼、菜籽饼、糖糟、酒糟,以及少量鱼粉,蚕蛹粉等。在养殖前期主要投喂米糠、豆饼和麦皮,后期主要投喂鲫鱼配合饲料。投喂量应根据鱼体规格的大小按不同的比例投喂,一般刚放养的鱼种,投饲量占鱼体重量的5%—7%,成鱼阶段按鱼体重的3%—5%投喂。投喂量一般每周调节一次,在上周的基础上增加15%。一个月抽样测量体重一次,以重新调整投饲量。每日一般投饲两次,即上午8:00投喂一次,投全天饲料的40%;下午4:00投喂一次,投喂60%。投喂面积一般占全池总面积的10%。
2、水质调控
高温季节气候多变,水质极易发生变化,如果池水过浓,变黄、发白、发黑等,说明水质已开始恶化,应及时加换新水,以调节水质。通过合理投饲和使用生石灰,及时调节池水的肥度。同时为了维持水质的稳定,如池水呈油绿色、褐绿色、褐色、褐青色,水质肥而爽,不混浊,透明度30厘米,可以不换水或少换水。
3、巡塘观察
这是最基本的日常工作,要求每天巡塘三次。清晨巡塘主要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和有无浮头;中午巡塘主要检查鱼的活动和进食情况;近黄昏时巡塘主要检查有无残剩饲料,有无浮头预兆。酷暑季节天气突变时,鱼类易发生浮头,此时在半夜还应增加巡塘一次,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泛池。
4、病害防治
巴西鲷的病害防治是养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在高密度养殖中更为重要,应切实做好防病治病工作。病害防治应坚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原则。预防措施除了药物清塘,鱼种消毒等常规工作以外,应特别注意水质的改善,不投变质饲料,并定期进行药物预防。一般每15天全池泼洒2毫克/升呋喃唑酮或土霉素,同时每天选用磺胺剂、抗生素(甲氧嘧碇、氯霉素、金霉素、土霉素等)拌在饵料中投喂。在养殖过程中,由于预防效果较为得当,没有出现因患有疾病而发生大量死鱼的现象。
小结与体会
巴西鲷为热带性鱼类,最适生长温度为26—32℃。但由于巴西鲷生长速度快,生长周期短,经过4个多月的养殖即可达到商品规格。我国大部分地区均可满足其温度需求,都可进行养殖。且巴西鲷的经济价值高,因此迅速成为一种新型的养殖品种,在我国各地广泛推广。
利用莲藕池养殖巴西鲷,莲藕可为巴西鲷提供氧气,也可提供部分饵料;同时莲藕可以利用巴西鲷的粪便以及部分残饵可作为肥料,净化了水质,从而改善了巴西鲷的养殖环境,有利于巴西鲷的生长;并且降低了养殖风险,开辟了一条养殖巴西鲷的新途径。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