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淡水鲳属热水性鱼类,适温范围12~35℃,水温低于12℃时会死亡,因此越冬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越冬场所可根据当地的条件,选用越冬池、温泉水、深井水或电厂余热水。越冬方式可采用专池饲养,也可与罗非鱼混养。
㈠混养法越冬保种
淡水鲳混养于罗非鱼中越冬,鱼病发生较少,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成活率,而且在整个越冬阶段,只要水温适宜,适当投饲可以使鱼体生长,对于小规模地进行越冬保种,利用原有的生产设施是切实可行的。1989年浙江湖州水产试验场采用混养法越冬保种,取得很好的效果,其主要做法是:
9月20日,淡水鲳经土池塘培育进入越冬池暂养,10月9日尼罗罗非鱼亲鱼雌雄分开后,再混养在其中,结合原来的尼罗罗非鱼亲鱼及鱼种的越冬日常管理,与其它池同样管理,不专门为淡水鲳搞特殊,饲料以糠饼、菜饼为主,少量的豆饼粉。在越冬的后期,由于尼罗罗非鱼繁殖生物学要求,池中投饲“满江红”青饲料为主,于1990年4月19日出 池过数淡水鲳,而后由于外河水温不高,一直暂养到5月7日出塘,放养在成鱼塘中混养。
㈡越冬管理
(1)在沿海地区,若水温只能提高到18-22℃,可利用咸淡水将盐度保持在5-10‰,淡水鲳就不会因低温引起小瓜虫病,可以安全越冬。
(2)若在内地的纯淡水条件下,水温又只能提高到18-24℃,那就必需加强药物预防,使和硝酸亚汞和漂白粉,每周一次,交叉使用。也能越冬保种。
(3)在淡水鲳入越冬池后的10天内,每天必须更换池水一次。进水要缓慢,逐渐升温, 不能使池水温差过大,最后使水温保持在25-27℃。所以要趁外界水温高时,早进越冬 池。如发现死鱼,要及时捞出,保证优良水质,使鱼类对新的环境容易适应,起捕中受到的轻伤很快得到愈合。
(4)鱼入越冬池4天后,可开始投饵,使用前述亲鱼用的配方,制成的沉性颗料饲料,同时适当投入新鲜的菜叶、瓜皮或浮萍等。投喂时每次投喂量要少,投喂次数要多,如当日剩饵较多,则次日少喂。
(5)越冬鱼的密度大,池中水质容易败坏,要经常除去池底污物。可用虹吸管的原理吸 出,最好是池底建筑时事先修好排污设备,经常排污;及时捞掉死鱼;适时换水;控制适当光照;池中还可混养一些规格较小的尼罗罗非鱼,使之起到调节水质、生物净化的作用。
(6)经常观察池中鱼类活动和吃食情况。如发现有的鱼经常上浮,背腹露出水面,或有 失去平衡、侧浮水面,就要检查鱼体,分析水质、水温情况,找出病因或病原体,采取措施,消除病情。如在食台(场)上发现残饵很多,说明鱼的食欲减退,这是不正常的预兆,应该立即捞鱼检查,找出原因,及时治疗。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