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技术 > 养殖技术 > 鱼类 > 技术综合 > 正文

眼斑拟石首鱼人工育苗技术

发布时间:2003/11/12 15:56:00  来源:  编辑:南方渔网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s ocellatus)俗称美国红鱼(red flsh)、红拟石首鱼、黑斑石首鱼、黑斑红鲈、斑尾鲈(spot—tail bass)、红鼓鱼(red dNm)、海峡鲈(channelbass)等,属鲈形目、石首鱼科、拟石首鱼属,系暖水性、广温、广盐、溯河性鱼类。原产于美国东南海岸,我国台湾和青岛于1987年和1991年分别引进此鱼,目前已在我国南方以及北方部分地区大面积养殖,是池塘和网箱养殖的优良种类。本文简要介绍眼斑拟石首鱼全人工育苗技术。

    1 亲鱼成熟及产卵量

    1.1 亲鱼成熟 眼斑拟石首鱼性成熟一般要4—5龄,全长为305-750mm,雄鱼的性成熟往往早于雌鱼。在自然水域中,眼斑拟石首鱼的繁殖季节为夏末至秋季,产卵时自然水温为22.0℃-25.2℃。但是,在人工控光、控温的条件下,可以保证眼斑拟石首鱼常年连续产卵。亲鱼出现产卵征兆的表现为,雌鱼腹部明显膨大,体色开始变深(呈黑褐色),胸绍颜色变浅;雄鱼侧线上方的体色变深而鲜艳(呈红棕色)。雌雄鱼不断追逐、触碰并活跃绕池边游动,间歇发出低沉的“咕咚、咕咚”的声音。

    1.2 亲鱼的产卵量 刘洪杰等(1998,1999)研究发现,2尾4龄的眼斑拟石首鱼(体重5.0—6.0kg)于1995年9月自然产卵2.5x105粒;1996年分3次共计产卵2.3x106粒;1997年分8次共计产卵5.4x106粒。而C.R.Arnold(1988)的研究结果颇为惊人:2条雌鱼从1980年8月—1987年6月的7年时间里,共计产卵360次,总产卵量为2.5x108粒。其中自1980年8月至1981年12月,共产卵136次,平均每月8.5次,或3.5天产卵1次。每次产卵量为5.0x104-2.0x106粒,平均4.0x105粒。
   
    2 受精卵和幼体发育的形态特征
   
    2.1 受精卵眼斑拟石首鱼的受精卵为非粘性端黄卵,圆形,浮性。过熟卵和死卵沉入水底。卵膜薄而表面光滑,无色透明,卵受精后受精膜举起出现卵周隙,大小为卵径的1.5%左右。卵黄匀细,卵径0.89—0.98mm,平均0.95mm,一般含有一个透亮的油球,少数有2个油球,油球直径0.26-0.31mm,平均0.28mm。在25.0℃的水温条件下,受精后1.5h,受精卵分裂完全,进入桑椹期;12h后,早期胚胎形成,20h发育成完整的胚胎,23—24h开始孵出仔鱼。
   
    2.2 仔鱼期韧孵仔鱼通体透明,没有鳞片。体长(吻端至尾柄基部)1.7mm左右,有一大卵黄囊,在囊后端有一卵黄球。仔鱼头部向下悬浮于水中,间或摆动身体在水中游动。孵出后48h的仔鱼在水中已接近平游,弹跳能力强,反应敏捷,复眼已形成,油球所剩无几。腹部收缩接近正常,肠胃管弯曲,肛门已开口于体外,不久即开口摄食轮虫。6-10d的健康仔鱼体长4.0—5.0mm,外观呈黑色,有避光性,白天几乎全部沉于水体中下层。此时,体形开始变粗,游动能力显著增强,开始摄食卤虫无节幼体。仔鱼17-18d时,体长已达8.1-10.0mm,各鳍已完全成形,外观呈成色体形,发育进入稚鱼阶段。
   
    2.3 稚鱼及幼鱼期 由于运动器官已发育完善,稚鱼游动速度加快,反应敏捷,摄食量增大,生长速度加快,白天有明显的集群行为,具有趋光性,多分布于水体中上层。随着体长和口裂的增长,摄食颗粒要加大,可投喂一些桡足类、枝角类、卤虫幼体及鱼虾肉糜等。大约经一周左右的培育,稚鱼体长可达20mm左右,完整的成年型鱼鳞开始发育,将进入幼鱼期。当鱼体长达25mm左右,成色型鳞片形成,鱼苗间有互残现象和附壁现象。幼鱼摄食凶猛而迅速,摄食量大增,应多投喂人工代用饵料、大卤虫、鱼虾贝肉糜等。此时的鱼苗对温度、盐度等环境的忍受力增强。幼鱼经大约一周的培育体长可增至30mm左右,此时便可降温培育,作为商品鱼苗出售。
   
    3 受精卵孵化和幼体培育技术
   
    3.1 受精卵孵化 用流水法将受精卵收集于网箱中,再移至孵化网箱中孵化。孵化网箱以80目筛绢及钢筋制成,呈圆柱形,容积为0.45m3,将其置于圆柱形水槽中(容积1.0m3)。沙滤海水在预热池中调温后保持25.0℃,经导管不断流入孵化网箱,控制流量为2—3m3/h,孵化网箱的底部置一气泡石,保持微充气。第20—24h,陆续孵出仔鱼。将仔鱼计数后移至培育池培育。

    3.2 仔鱼培育 初孵仔鱼的培育密度为(2—4)x104尾/m3。培育池首先加入2/3体积的沙滤海水,同时接种并保持水中小球藻细胞密度为(20—30)x104/mL。培育池每5m3水体放置1个充气石,并保持微充气,水温保持25.0℃—26.0℃。第二天按1-3个/mL的密度向池中接种轮虫;第三天仔鱼开口摄食,每天分2-3次投喂轮虫,保持轮虫密度3-5/mLo轮虫在投喂前需以(1500-2000)x104/mL的小球藻和0.1g/L的乌贼肝油强化培养12h后投喂。开始1周内不换水,只需每天添加适量新鲜沙滤海水。培育7-8天,开始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浓缩后以0.1g/L的乌贼肝油强化12h),投喂量保持0.4—0.8个/mL,并以80%以上的仔鱼肠道内饵料量达到或超过2/3体积为准。日换水1/3-1/2。每1-2天吸污1次。避免光线直射。
   
    3.3 稚鱼培育 进入稚鱼阶段后,应立即分池,其密度为2000-3000尾/m3。分池前须将池底污物吸净,再将池水排放至20—30cm,用60目筛绢制成的网片将鱼集中后,小心舀入水桶里,迅速放入其它池中。因稚鱼体表尚未被鳞,极易受伤,分池时必须带水操作,切忌用网捞,否则会造成稚鱼大量死亡。稚鱼阶段应继续投喂卤虫无节幼体,也可以通过饵料驯化,以微颗粒商品饲料代替。饵料应少投、勤投,投饵量根据摄食情况适量增减。根据水质情况每天换水1/3-1/2,充气量适当增大。每天吸污1次。在稚鱼转变为幼鱼前数日进行1次倒池。仔鱼后期及稚鱼阶段有很强的趋光性,夜间不宜长时间灯光照射,以免仔、稚鱼集群缺氧。
   
    3.4 幼鱼培育 幼鱼阶段饵料以微配合饵料为主,后期可根据水质条件投喂鱼虾肉糜。鱼虾肉糜以新鲜鱼虾加工而成,分早、晚2次投喂,投喂量以鱼体重4%-6%计算,并根据摄食情况作适当调整。换水量每天保持2。3个全量或常流水。每天吸污1-2次。当幼鱼体长达25.0-30.0mm时,即可作为商品鱼苗出售放养。
   
    3.5 注意事项 a.仔鱼第一危险期:陈朴贤等(1999)研究发现,在仔鱼发育过程中,孵化后5日龄发生较大规模的死亡,据此认为这是仔鱼发育的第一危险期,因为5日龄卵黄囊、油球已完全消失,由内源性营养转换成外源性营养,如果在混合营养期摄食不好或营养不足,就会造成大量仔鱼死亡。眼斑拟石首鱼孵化的仔鱼体长小,卵黄囊和油球含量少,吸收消失很快,混合营养期短暂,前期培育应注意及时提供适口的饵料和营养,保证前期仔鱼有较高的存活率。b.理化因子的影响:温度是影响眼斑拟石首鱼人工育苗的主要因素。据报道,眼斑拟石首鱼适宜的孵化温度为22℃—30℃,最适温度25℃—27℃;鱼苗生长发育速度与温度有关,在适温范围内,成活率随水温上升而提高。盐度对眼斑拟石首鱼鱼卵的孵化和24h仔鱼的存活很重要,适宜盐度25‰—35‰,最适盐度28‰—32‰,高盐和低盐都会降低孵化率,而对2周后鱼苗的影响不显著。水质要求总氨量小于10mg/dm3,D0大于3.0mg/dm3,PH值控制在9.4以下。
  
    4 病害防治

  4.1 眼点淀粉卵涡鞭虫病 眼点淀粉卵涡鞭虫是一种繁殖力、致病性很强的鱼类细胞外寄生虫。在22.0℃-28.0℃,有机物含量高的海水中容易大量繁殖。发病后若不能及时控制,在3—5天内会造成鱼苗的大量死亡。发病大多出现在2.5-3.0cm的幼鱼阶段。发病鱼苗的特征为食欲明显下降,活力降低,一些鱼苗不集群,并在池边、池角水域长时间不游动,严重时鱼苗的体色变黑,几乎不摄食,有的在水面缓慢游动,反应迟钝、呆滞,开始出现死亡个体。眼点淀粉卵鞭涡虫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是要保持水质的清新,在幼鱼阶段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换水量。将水温降至 22.0℃以下也能有效抑制病情。用100mg/L漂白粉对育苗池及育苗器具进行消毒和用0.5mg/L的硫酸铜对幼鱼进行数小时的药浴均有较好的预防效果,1.0mg/L的硫酸铜在1h内能杀死大部分眼点淀粉卵涡鞭虫的孢子虫,但对孢子囊无作用,待孢子虫孵出后, 硫酸铜才会起作用,因而须根据病情连续使用硫酸铜3-7天。
  
    4.2 鳔闭腔症 在仔、稚鱼阶段,常发现一些仔、稚鱼浮游在水面,这些苗生长缓慢,鱼
体瘦小,体色转黑,摄食很差或不摄食,最后逐渐死亡。经检查发现为鳔无充气和脊椎弯曲。实验表明脊椎弯曲发病于鳔无气体的闭腔个体,而鳔闭腔则因为仔鱼后期吸入表面空气的机能受到阻碍,导致的原因是在仔鱼有气管期充气量太大和营养不足。因此预防措施为在仔鱼后期加强营养,避免充气太足。
  
    4.3 烂尾病 眼斑拟石首鱼幼鱼相互残食比较严重,特别在饵料不足的情况下,可很明显地见到追逐噬食尾巴的现象,因此幼鱼的烂尾病比较严重。这也是造成成活率降低的原因之一。怎样避免残食,目前尚未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编辑:南方渔网 访问人次:3617 关键字:眼斑拟石首鱼,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技术综合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