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鳢池塘健康养殖技术
发布时间:2009/7/6 16:27:14 来源:山东省渔技站 编辑:杨永权
我来说两句(0)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针对乌鳢池塘养殖使用鲜活饲料比例太大,造成水体环境的污染等问题,推广无公害配合饲料的应用,推广健康养殖技术,改善养殖水体生态环境,生产符合无公害要求的水产品。
一、关键技术
无公害配合饲料和微生态制剂的推广使用。
二、技术要点
1、池塘管理:池塘清整。排干池水、曝晒池底、清除杂物与淤泥、修整池埂;药物清池。鱼苗、鱼种放养前,应用药物清除野杂鱼、病原及害虫。池塘面积1亩-5亩、水深1.5米-2米南北向的长方形池塘为宜。
2、水质管理:水源要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进排水分开,不得有污染源进入;水质符合国家渔用水质标准和水产养殖水质标准的规定,其中水体适宜透明度为30厘米~50 厘米,pH值为7.0~8.5,溶氧量≥3 毫克/升。水质调控。3月~5月每15 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池水的33%,6月~9月每10 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池水的40 %。每15 天泼洒生石灰一次,生石灰用量为10克/立方米~15 克/立方米。调节池水pH值为7.0~8.5,池塘水色为油绿(绿豆青)色,保持水质溶氧充足,清洁卫生。
3、鱼种放养。
(1)注水:清池后池水深应调整为0.8米-1.0 米。注水时应用密网过滤。
(2)施肥:放鱼前3天-5 天,鱼种池中应施粪肥或绿肥200公斤/亩-500公斤/亩。
(3)放养:苗种来源于国家(省)级原良种场或者具有省厅颁发的苗种生产许可证的正规厂家。在5月初至6月底进行。鱼种质量规格整齐,个体16厘米~20 厘米,体质健壮,体表色泽鲜艳,鳞片完整,游动敏捷,无病无伤无畸形。鱼种放养宜在1月~3月进行,鱼种下塘前用3%~5%的食盐水溶液浸泡5分钟~10 分钟消毒,杀灭各种病原体。鱼种放养密度根据养成规格和产量确定,每亩放养2000尾~5000尾为宜。
4、饲料管理:饵料为动物性饵料和人工配合饲料,日投饲量:3月~4月为池内乌鳢重量的1%~4%,5月~9月为5%~8%,10月~11月为1%~5%;日投喂两次。投饲方法 动物性饲料占60%,配合饲料占40%。上午投喂日投饲量的30%~35%,下午投喂日投饲量的65%~70%。先投配合饲料,后投动物性饲料,饲料投在固定的食台内。
5、病害防治:要求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全面预防,积极治疗。彻底清塘消毒,鱼种消毒,调节水质,细心操作,避免鱼体受伤。防治药物的使用执行NY 5071的规定。提倡使用微生态制剂、免疫增强剂、中草药制剂、无公害渔药等防病。不得使用违禁药物。
6、日常管理:每天早、晚各巡塘一次,清晨观察池塘水色变化,水位变化,鱼的活动情况,检查塘基有无渗漏。防逃设施是否完好。下午着重观察池塘水质、鱼的吃食情况和有无发病征兆。根据具体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